竹山县:数字赋能 撑起养老安幼平安伞

2024-01-31 17:41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胡少勇

竹山县是湖北省劳务输出大县,全县45万人口中每年有近10万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全县独居老人近7000人,留守儿童1100余人。为解决这“一老一小”关爱服务难题,竹山县以乡村建设“六件事”为抓手,组织各地各部门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和载体,提升关爱服务质效。其中,竹山县擂鼓镇党委政府积极借助省通信局驻点帮扶的支持,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在全县村级率先建成启用“数字乡村平台”,将农村养老安幼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等“搬到”线上,让数据在“云端”流动,减少人员线下跑动,为农村养老安幼这一民生工程注入强大智慧动能。

网格+网络,构建数字化关爱体系。为加强对独居老人的日常监管服务,在全村划设10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网格员,对网格内的独居老人建立点对点的包联服务责任体系。将村内独居老人住房、健康、生活等信息录入平台,分类建立云端台账,平台实时向网格员推送相关信息,网格员精准及时上门服务。同时,在中心院落内动员老党员或乡贤,腾出闲置房间,提供棋牌桌、茶水吧、读书角等设施,村委会适当提供水电费和茶水费补助,建成2处“老友之家”,吸引20余个独居、留守老人在“老友之家”共享幸福时光。

多端+平台,打造一键式“远程交互”。在该村的“数字乡村平台”可视化大屏上,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特殊群体居所和生活状态一目了然。平台还设立了智慧养老服务子系统,为35名独居老人和16名留守儿童安装了智能语音视频发布终端,设置按钮链接到村平台、辖区网格员、在外亲属、村医、辖区商超和农家乐经营者等多个终端。在耐心辅导使用方法后,约定每天早晨9点由独居老人准时向辖区网格员一键反馈当天健康状况。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还可以通过家里的终端,足不出户传达应急、护理、助餐、助行、助医、代购等生活需求信息。村支两委通过平台调度资源,及时精准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同时,村支两委也可以通过“远程交互”,及时向“一老一小”发布天气预报、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平安预警等信息,畅通双向沟通渠道。

天眼+路灯,打造无盲区的“雪亮工程”。在全村所有院落的进出路口、重要交通路段和村内的水塘沟渠地段,安装治安防控摄像头100余个、红外报警设备8套、“村村响”喇叭21个,通过实时监控、网上巡查、喊话驱离、触网警报等方式,该村2023年有效化解邻里矛盾6起、驱离形迹可疑人员11人、劝阻儿童危险嬉戏活动23次。同时,为了方便夜间出行,多方筹措资金在村级道路和中心院落安装路灯150盏,为“一老一小”照亮回家的路,也让行为不轨者无处可藏、望而生畏,为群众营造了一方安全净土。

积分+奖励,打造有温度的“爱心商城”。借助“数字乡村平台”,该村还探索设定了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制度。独居、留守老人通过线上签到、参加集体活动等获得积分,留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可通过探视、陪伴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可在村委会管理、爱心企业援建的积分“爱心商城”里兑换毛巾、洗衣液、牙刷、书本、文具等生活、学习用品。采用这样的兑换方式,鼓励引导“一老一小”参与集体活动,融入村集体这个大家庭,避免精神孤独,远离赌博、电信诈骗、网瘾等其他潜在安全风险。

通过线上下单报送,线下服务响应、全程智能监管的养老安幼服务新模式,让独居、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充分参与、共同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捷和乐趣,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王里 陈美金)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