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深冬时节,夜幕降临,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乡间小道上,一盏盏新建的路灯陆续亮起。
明亮的灯光照亮夜空,也温暖了村民们的心。
4个月前大伙的一份提议,经过“众筹”,让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29盏“众筹路灯”,汇聚民智,激发民力。
12月5日,金色暖阳下,枝江市沿江行道树被染成了金黄色,分布在长江沿线,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让人沉醉其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李巧爱 田雪莲 摄)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去年,我省发出号召,动员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倡导用“共同缔造”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去办实事、解难题。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蕴含“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宗旨。
一年来,共同缔造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办成了一批好事实事,探索了一批制度成果,打开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成为荆楚大地最富生机、最有活力的基层实践。
时代变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工作方法不能变
红安,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
战争年代,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红安儿女群起响应,打土豪分田地,翻身求解放。
进入新时代,红安这座红色之城,与所有的基层社会一样,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挑战。
红安县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公路鸟瞰。近年来,红安县交通运输部门创新举措,以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为切入点,广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享,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共同缔造“美丽农村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汪冠 摄)
人民群众对幸福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如何及时回应新需求、新期待?
农村社区从熟人社会变成陌生人社会,独立的个体怎样重塑邻里共同体?
干部“5+2”“白加黑”地忙,为何却换来群众的“不感冒”、不买账?
红安乃至全省上下努力寻找新时代的“铜锣”,力求解答最现实、最复杂的基层治理之问。
2022年7月23日、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在荷塘边举办文艺演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胜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样是胜利之本”,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
去年5月,省委出台《关于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通知》,号召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收集群众诉求,解决突出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在基层,然而,还有一些带有共性、相对复杂的问题,仅依靠干部和政府是不够的。必须发动群众,从“共”出发,难题才有“最优解”。
2022年7月14日,红安县杏花乡隗店村十里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夏日的骄阳里竞相盛开,醉人的荷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游玩。通过村民的共同缔造,隗店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视界网 胡彩明 摄)
同年9月,全省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要求每个县、市、区确定5—10个城乡社区或农村自然湾、城市居民小区作为试点,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拉家常、问需求,各级党员干部累计下基层超过240万人次,累计收集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48万多个、解决43万个。
共同缔造,是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重要载体,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
身入心至
一枝独秀的“盆景”
变成百花齐放的“风景”
共同缔造,重点在“共”,难点也在“共”。
2017年,在住建部的关心与支持下,红安、麻城、枝江等地立足实际,进行个性化、差别化探索,总结提炼了一批切实可行的经验、办法与路径。
红安,建立“1+4+N”的组织机制,总结“五步三类工作法”,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无穷“民力”激发出来。
麻城,连续3年发布《“共同缔造”实施方案》,搭建线上线下议事平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可见可知可感的实事小事做起。
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经过共同缔造后,环境整洁,生态宜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枝江,创新乡村治理积分制、村湾联户长制等多项举措,推动全域改革。
6年来,试点县市区一步步创新推进,一步步深化拓展,充分证明了“共同缔造”理念强大的生命力。
一花引来百花开。为了帮助全省各地各部门全面准确掌握“共同缔造”活动的实质要义和理念方法,去年7月,我省先后在红安干部学院举办两期专题培训班,市县领导干部、基层镇村书记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专题学习。
2022年7月23日、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郑喜权兄弟在自家承包的荷塘里采莲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关键的少数”共识在凝聚——虽然基层矛盾和问题纷繁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用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这把金钥匙,一定能事半功倍。
去年夏天,恩施州遭遇历史罕见的大旱大“烤”,137万余亩农作物受灾,50万群众饮水告急。
咸丰县黄金洞乡黄家村30余名党员群众顶着高温,唱着山歌,仅用1天就铺设了1200多米的管道,一股清水流进120多户村民家;利川市文斗镇阚家坝村村民自发组成“找水队”,攀着藤蔓,在200米高的陡崖上找到新水源,大伙筹资近2万元,铺水管、建水池,3天就恢复了自来水供应。
2022年8月16日,黄金洞水利水产管理站给黄家村送来水管700多米,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带领30位村民上山寻找新的水源,当天就把泉水引进了村,保障了120户420人的生活用水。(通讯员 吴朝军 曹征服 摄)
在这场抗旱战斗中,恩施州29个民族百万干群携手,用脚板征服高山峡谷,共找到500余处新水源,覆盖10余万人。
无论是抗旱抗洪,还是修路建桥,“参与”的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共建”的意识开枝散叶。
每每夜幕降临,一场场村湾夜话、板凳会、七点半议事厅启动,大伙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话幸福生活。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遇到难点、堵点、痛点,大家一起议,一起干。
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召开塆组会,党员干部与村民碰撞“金点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政府“以奖代补”,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捐钱捐物、认管认领,共同解决问题。截至12月,全省实施“以奖代补”项目2103个。
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全省及时总结基层首创的好做法,制定出台农村寄递物流、老年人助餐服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政策性文件15个。
从鄂西山区到江汉平原,从城市社区到村湾村落,共同缔造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春风化雨
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中
收获群众的感情
“共同缔造”开展一年间,我们收获了什么?
房前屋后整洁美观了,道路桥梁变得宽敞畅行了,年久失修的当家塘能蓄满水了,破旧的菜市场整治一新了。这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
天门市蒋场镇永镇桥社区,要流转600余亩农田给合作社,村民自发召开“板凳会”,相互调整余田,实现了土地连片。
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道理工大水运社区,加装电梯引发争议,社区居民、退休教师陈定方站出来研究方案,创新安装费用计算方式,大家一致认同。
枝江董市镇双湖村家家户户需要小型农机,但机械造价较高、使用率不高,在村民全丹阳的提议下,村里建起共享仓库,收到党员干部和村民捐献的农机农具30余件。
2022年9月15日,竹山县教育局驻麻家渡镇蛟龙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走进村民汪宏发(右一)家,交心谈心,问计于民。(视界网 朱本双 朱建超 摄)
村里大小事,群众真正站在C位,这一次,我们收获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这是了不起的收获。
麻城长岭关村规划修一条5公里的游步道,政府和村民共同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村里的青壮年结伴上山,搬石修路。当年5月,游步道提前修好。由于村民主动投工投劳,花费比正常预算节省近四分之一。
十堰张湾区花果街道铸一社区,活动中心年久失修无人管理,街道与住建部门将其纳入旧城改造项目,改造接近尾声时,资金出现缺口,有的居民送来软装材料,有的居民捐资购买球台,大家齐心协力助力项目顺利完工。
铸一社区乒乓球赛在活动中心火热进行。(通讯员 徐春晓 摄)
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揽的单向治理方式,变成政府、社会、群众一同出力一起奋斗的共治模式,这是更具价值的收获。
我们的收获还不止这些。
潜江市杨林洲村四组村民罗秀娟今年没等村干部上门,便主动找到村委会,缴纳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她说:“村干部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也要支持村干部的工作。”
孝昌县王店镇新岗村幸福食堂开办5年多,老人陈松劲享受好“食”光之余,主动向村党支部书记胡五清申请,领办幸福院四周的“护绿岗”。
11月22日中午,荆州市沙市区工农村社区410平米大的食堂内人如潮涌,老人们来到这里就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周栎 王慧 摄)
党心民心的交融,是这一年来最温暖的回忆,也是最宝贵的收获。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焰军如此评价:湖北通过在全省推进“共同缔造”而取得社会治理工作的显著成效,用实践证明了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依然是我们推进社会治理必须始终贯彻的根本工作路线。“共同缔造”的成功,还在于它的根本工作方法是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
持续用好共同缔造“金钥匙”
湖北日报评论员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增进群众感情、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载体和路径,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群众一起共同建设美好环境、共同创造幸福生活的一把“金钥匙”。
去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部署。去年9月,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启动。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共同缔造”开始了在湖北由点及面、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探索实践。
一年多的时间,“五共”工作法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红安建立“1+4+N”的组织机制,总结“五步三类工作法”;麻城搭建线上线下议事平台;枝江创新乡村治理积分制、村湾联户长制;汉阳区“阳小驿”服务户外工作者……从山区到平原,从社区到村落,“决策共谋”在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中开枝散叶;“发展共建”在调动各方面力量、增强群众参与感中持续彰显;“建设共管”在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中不断塑形;“效果共评”在发动群众对项目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评价和反馈中展现活力;“成果共享”在民生福祉的增进中走深走实。
一年多的时间,“共同缔造”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在环境面貌之变、群众精神面貌之变、发展面貌之变、干部作风之变、基层治理格局之变中不断催生新气象。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靠政府”到“靠大家”,各地各部门从“共”字出发,以“民声”定“民生”,用“民议”聚“民意”,让“实事”真“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而是看脚步迈得实不实。
“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在启动之初,就确立了鲜明的原则。比如,不能把“共同缔造”的概念泛化;不能把一些老典型简单“翻新”,当成“共同缔造”的典型;不先入为主、不好大喜功、不急于求成、不包办代替、不就事论事。今年11月底召开的全省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会,明确强调“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年多的时间,“共同缔造”润物无声、花开荆楚。润物无声,凝练了推进过程中的实功;花开荆楚,标记了行动阶段中的实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共同缔造”的时间轴上,不仅有一个个好做法、一项项好经验,更有荆楚大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汇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为群众造福的勇毅与坚定。
接续前期工作,持续发力推进,我们要让“共同缔造”在更深更广层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更实作风、更大力度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涵养更充沛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李娅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