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跨越千年的双向穿越——文化遗产“活起来” 诗中行走画中游

2023-11-22 17:53   湖北日报   王泽昆

11月21日,“中国广电5G+文化数字化”平行会议现场,举行云计算+大数据、政企业务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左晨 通讯员 李娜

戴上VR眼镜,只需45分钟,就能穿越至古埃及,登上金字塔顶,沉浸式感受4500年前的文明奇迹。今年的现象级文旅项目——VR探索体验展《消失的法老》在上海破圈,吸引了业界、学界众多目光。

5G技术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还能解锁哪些新场景?11月21日,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广电5G+文化数字化”平行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数字文化和旅游全新的打开方式。

数字资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沉睡”在千年古籍文献里的花卉纹,通过数字技术提取、二次创作,成为新潮服装上的设计元素;

晦涩难懂的简帛内容,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化再表达,打造成触手可及的文化元宇宙场景,可进行多维沉浸式体验……

眼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遗产正通过数字技术焕发生机。

“文化大数据已经触手可及,文化战略已经应用落地。”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高凯介绍,借助加工和价值共创,以及资产化确权和登记,转化为再利用的数据要素和数字资产,文化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赛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现在文化数据交易所的数据体量备货已经到了百万级,是发展文化数字产业重要的原创文化数据和素材。

“数据不光要做大,还要更加有智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晓光提出了“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概念,希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智能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蕴含的信息与知识进行采集、记录、分析、组织、挖掘、表达、关联、传播以及展示活动。

在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的文化遗产数字演绎剧场内,借助数据交互大屏,人们就能“走出国门”,世界知名博物馆海量精品馆藏3D模型可以任意点击、翻转,进行无死角欣赏;头戴VR设备,便能穿越千年时光的“任意门”,走进莫高窟九色鹿的故事,感受奇妙的交互体验与视觉感官冲击……

“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要把科技和文化真正结合起来,让老百姓看得到、看得懂、看得进去。”王晓光表示,希望通过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现文化遗产的数智化活化再造,成为全景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元宇宙开启“人在画中游”

在浙江金华万佛塔景区,用手机扫描万佛塔,就能观赏到塔身叠加AR模型后形成的虚拟融合景观,并与虚拟IP形象“飞天仙女”拍照打卡。走进万佛塔地宫,佩戴AR眼镜,壁画中的人物便徐徐走来,与游客交流互动,更有“飞天仙女”实时讲解,让游客真正体验“人在画中游”。

这是数字文旅的生动呈现。金华利用增强现实和空间计算技术,基于5G云XR平台,实现对万佛塔实景1∶1建模,通过三维写实建模、AR云渲染技术,实现虚实叠加,为游客呈现沉浸式元宇宙体验。

中兴通讯XR产品总监江洪峰介绍,借势元宇宙,科技赋能,助力文博院馆、景区打造线上引流、线上线下融合消费、线下元宇宙业务体验、社交裂变创新业务,建设数字文化体验区,形成新的IP和热点,用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红色文化资源同样能搬上“云端”。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湖北移动通过5G、VR、直播等技术与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让参观者步入中共五大会址“平行宇宙”,身临其境感受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

旅游导览越来越方便。在武汉市江夏区,烽火通信打造了“一部手机游江夏”特色农耕文旅,吃喝玩乐,说走就走。烽火通信首席架构师胡华介绍,以数字技术为底座,打通乡村旅游管理、服务、营销、运营各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实现乡村文旅输出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2021年,河南卫视《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在5G+AR技术加持下,14位体态丰腴、憨态可掬、俏皮可爱的“唐朝少女”,重现盛唐繁华。

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孙其博介绍,运用5G+技术,结合实时云渲染、VR、裸眼3D、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构建新的数字文化展示空间,以全新的视角提供沉浸式体验,全面提升观感体验,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