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十堰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医全科特技专家,出身中医世家。专业特长:擅长针灸、中药调治各类奇难杂症,治疗见效快。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李世醒)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15楼,郭慧芬(化名)领着儿子小圆,拦住了张发,开口便说:“您救救我孩子!”
张发是十堰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医全科特技专家。张发认识郭慧芬,她是竹溪人,曾经找张发看过扁桃体。“用针灸,几针下去,困扰多年的病居然好了。”郭慧芬觉得不可思议,从此认准了张发。
张发看看郭慧芬身边的小圆,和郭慧芬聊了几句,脸上有些愠色:“你应该早点带孩子过来。”
小圆今年12岁,但走路不协调,目光呆滞,身高偏矮,乍一看,好像8岁的孩子。原来,小圆从小患有鼻炎,为了治病,从7年前开始接受雾化治疗。
雾化治疗,是指将药物分散为细小的微粒或者雾状物浮于气体中,通过治疗仪器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清洁、湿润气道达到治疗效果。
但雾化药物中含有激素,副作用很明显:“满月脸”、“水牛背”、痘痘体质、骨质疏松脆弱、血糖血压不稳定、免疫力抑制……更严重的是,雾化治疗治标不治本,一旦停药,咳嗽迅速卷土重来。
小圆便是长期雾化的“受害者”,他背部肥大,面容呆滞,这是激素导致脂肪长期堆积的结果,而且长期咳嗽、鼻塞导致他呼吸、睡眠存在障碍,影响了发育。
张发介绍,古代医家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咳者,肺之本病也”,从中医辨证的角度分析,肺主气,是五脏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乃人体主要器官。
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一旦风寒、风热、燥热等外邪从口鼻或从皮毛侵入,使肺卫受感,造成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肺气出入呼吸道受到影响,便会引发咳嗽。
而且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具有“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征,治疗小儿咳嗽或鼻炎,中医可采用健脾补肾的疗法。
最终,张发对小圆施以针灸、汤剂、艾灸等中医疗法,不到半个月,便治好了咳嗽。“孩子身高也在慢慢恢复,身上的‘水牛背’‘满月脸’的特征,也在慢慢消失。”郭慧芬高兴地说。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咽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十人中,几乎一半人都患有咽炎。”
咽炎,通常根据病情进展的不同,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咽部灼热、疼痛、肿胀等较为严重的咽部症状。咽炎发作时常有鼻塞、流涕等表现,全身症状也较重,易被误诊为季节性流感。
慢性咽炎相较急性咽炎症状不是很严重,但病程长易复发很难彻底治愈。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患者喉咙里异物感明显,有种吐不出也咽不下的感觉,咽部还会伴有轻微的疼痛感。
55岁的桂芳(化名)是北京人,曾经是一位咽炎患者。5年前,她突感咽部不适,吞咽食物或口水时,有明显的异物感。为了治病,她在全国多家医院求医问诊,做了各项检查,都没问题。“我是不是得了不治之症?”她一度怀疑。
今年初,桂芳来武当山景区游玩,经十堰朋友推介找到张发求诊。“这么年轻,你到底行不行?”看着35岁的张发,桂芳忍不住怀疑。
“医生的能力取决于疗效,取决于结果,而不是年龄。”张发说。虽然怀疑,但桂芳还是决定试一试。张发在桂芳手脚选取了两处穴道,轻轻施针。5分钟后,张发问:“怎么样了?”桂芳咽了口唾沫,惊奇地发现,多年的咽部异物感居然消失了。
“中医真是神奇!”桂芳感叹。张发告诉她,其实咽炎在中医中,并不属于疑难杂症。根据中医理论,咽喉炎病因临床有内、外之分,外因多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风热之邪,《温病条辨》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居上,首当其冲感受温邪;内因多为素体阴虚,又嗜食辛辣煎炒,痰热蕴结,上灼咽喉或日久耗伤肺肾之阴,导致虚火上炎,灼伤津液成痰,痰热循经上扰咽喉,清道失利所致,正如《医宗金鉴》论喉痹的病理所说:“由肾阴久亏,相火上炎,消烁肺金,清肃之令不行。”
“我所做的,只是对症下药而已。”张发介绍,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非常重视形体。但古代中医能认识到人是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体,这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观念,对某些疾病,比如鼻炎、咳嗽、咽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有专长医术,中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