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镇中心学校:精细管理步步稳 教学质量年年升

2023-09-14 11:15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徐超然

今日竹山网消息 9月13日,笔者从县教育局召开的2023—2024学年度义务段教学工作会上获悉,宝丰镇今年中考上省重点高中线14人、省重点高中国际班线以上45人、竹山一中正取线以上215人、竹山二中线以上352人。中考综合成绩位居全县第7名,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成绩位居第6名。

近年来,宝丰镇中心学校锚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凝心聚力谋发展,全镇各中小学加强精细化管理,走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兴校、五育并举之路,全体教职工勇当“猛将”“闯将”“干将”,克服师资严重短缺、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等困难,奋力推动宝丰教育行稳致远。

党建引领,正风提能凝聚“向心力”。一年来,宝丰镇中心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激活学校发展“一池春水”。各中小学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发挥领头羊作用,在学校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教学示范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双优培养”机制,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名师,多途径全方位引领教师成为先进。在党组织的正确引领下,全镇各个学校形成了作风硬、教风正、学风浓、校风好的好格局。

协作教联,提质增效共画“同心圆”。施洋小学、双坝小学、红卫小学、双丰小学与恒升小学结对建成共建型教联体,先后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5次,参与教师百余人,在教学经验交流、课例展示、管理方法等内容上,县优质校给予宝丰教育很大的帮助,为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扶作用。

建立镇内协作型教联体共研共享共进。宝丰镇点多面广,各校教学教研水平参差不齐。为做到“资源共享、协作发展、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成立了四个层面镇域内协作教联体。不论是县域共建型教联体,还是镇内协作型教联体,宝丰镇中心学校都坚持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资源库共建共享,依托具体活动有序推进,依据具体问题“点单式”促发展,其中涌现出了周文杰、张梦雨、魏傲梅等一批快速成长的青年教师。

务实教研,围绕教学组建“生力军”。本学年度,该镇完成县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引导教师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宝丰中学探索成立名师工作室,带动6名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施洋小学张君老师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竹山县小学英语学科团队名师出战十堰市教师核心素养大赛,获得市级专家团队认可。

扎实推进“同课异构课内比教学”活动,集体备课、授课、磨课,磨出了新思路,磨出了新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全面铺开,已经向“内涵”上生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到被赏识的幸福。艾婷、张君、汤迎逍、郑敏、周文杰、魏傲梅等教师代表本单位参加县市教学竞赛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名次。

抓实“青蓝工程”,通过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帮带、骨干教师示范引路,同伴互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动了全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规范师培,强师提能练就“硬功夫”。严格规范教师集中培训工作,切实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出发,按照要求安排教师参训。参训教师学习完毕,第一时间做好学习汇报,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达到“走出去带进来”的目的。

深入开展“点菜式”校本培训。根据不同的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不同的需求,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采取按需培训。培训内容的选择贴近教师实际,符合教学需要,防止空谈,务求实效。

常规进行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练习,锤炼教师基本素养。镇中心学校要求每学年各校全员参与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教师基本功培训,人人晒成果,个个显本事。通过多场活动推荐多名教师参与竞赛,取长补短,逐日精进。

一校一品,五育并举培厚“营养土”。深化一校一品,加强特色校园创建。宝丰中学倾力打造诗词校园文化,进一步创新诗词育人方式,用经典诵读、经典传唱、师生写诗等方式,感染学生、渲染氛围,营造了积极向上、阳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黄栗九年一贯制学校传承中华传统孝道文化,以讲、传、唱、诵、画、写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孝老敬亲。施洋小学利用施洋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持续迭代升级红色文化示范校创建;双坝小学积极开展足球运动,以足球特长班为抓手,广泛培养学生足球兴趣;红卫小学依托地缘优势,时常组织学生赴五福龙井智慧园参观、学习、交流,丰富学生知识,感受美丽乡村巨变,厚植爱家爱国情怀;新茶小学联合十堰军分区开展国防特色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树立保家卫国远大志向,该校现已经成功入选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曹家湾、桂花小学发挥区位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形成了钻研农耕文化的好风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爱家乡系列活动,深得家长认可点赞。

落实“双减”,课后服务成为“趣时光”。宝丰镇中心学校课后服务落实“一镇一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主打“减负提质”,不断走实走深。健全完善实施细则,推行“1+N”模式,“1”指作业辅导,精准实行培优辅差计划,杜绝“满堂灌”的辅导;“N”包括拓展训练、自主阅读、手工、艺术、科普、体育、游戏等学科外活动。“课程套餐”促“双减”,多彩活动嗨校园,学生从课程压力中解放出来,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让课后服务成为孩子成长的“趣时光”。 (朱本双 周兴兵 贺金林)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