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9月7日,笔者走进宝丰镇宝丰中学,操场边、长廊中、楼道里……处处有诗词。从一腔爱国情,上下求索的屈原到“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叹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敬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慕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愁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醉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宝丰中学始建于1974年,校园面积36722平方米,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18人,在校学生2045人,36个教学班,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学生多,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多,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怎样破解这个难题成了学校研究的一大课题。
能不能植根于经典从中华文化中吸取营养?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所以素质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学校的变化能不能从阅读经典开始?带着这些思考,2012年,宝丰中学把诗词文化确定为“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品牌,让学生传承经典、吟诵经典、体味经典,让学生的精神生命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打造诗意校园,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树展牌,立长廊,诗词满校园
为精心打造古诗词文化特色校园,学校多方筹措资金60余万元,建成长70余米的文化长廊,内悬挂古诗词300余首,成为师生学习休息的绝佳处所;在校园大道两旁制作古诗词大型展牌60余块,构成一道醒目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在教学楼、综合楼的楼道走廊,悬挂以“学习励志”为主题的古诗词80余幅;在学生公寓楼悬挂张贴以“道德情操”为主题的古诗词100余首;在学生食堂悬挂张贴与“爱心粮食,勤俭节约”为主题的古诗词30余首,并在每个餐桌上放着古诗词桌签四个。凡有学生的地方均有诗词,整个校园沉浸在诗的海洋中,处处见诗词,人人闻墨香。
诵诗词,品经典,书香蕴校园
学校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古诗词特色文化活动。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全体师生集体诵读古诗词,以班级为主,进行挑战:你提我背,我说上句你对下句,活跃了气氛,培养了兴趣,凝聚了班集体的力量。
学校组织编排表演古诗词韵律操,既丰富了大课间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身体,营造了浓郁的文化健身氛围。学生在课间追跑的少了,文明活动的多了;教室走道上、操场上,经常能见到同学们三五成群互学诗词操的景象。“课间操不再乏味,还能帮助我们背诵古诗词,真是太好啦!”这是同学们课间活动后常谈论的话题。随着学生学习诗词韵律操劲头高涨,学校适时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韵律操比赛,将校园诗词文化特色逐渐推向高潮。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农村学生的特点,语文组老师组织编写了《经典诗词一百二十首》,方便了学生的诵读。随着师生兴趣的高涨,不少学生不再满足圈定的这些诗词,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对古诗文原著的阅读上,语文教师因势利导,在班级文化墙和黑板报中推出诗词鉴赏,学生办、学生看、学生赏,学校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诗韵》。品读经典,有样学样。学生用诗词来描述熟悉的生活,他们学写诗词,虽然稚嫩,但也不乏精品,充满着童趣。为方便广大诗友交流,建立了宝丰中学诗词文化交流群,将诗词汇聚,编写了《师生习作》。
继诗香,承词韵,精神振校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诗词文化特色校园活动的创建,带来了校容校貌、教风学风的巨大变化。过去的校园,文化匮乏,杂草丛生,尘土飞扬。现在一走进校园,目之所及的是绿树掩映下一幅幅悬挂整齐有序的古诗词作品,整个校园是洁净亮丽,一尘不染,浸润在浓郁的古诗词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满园书香飘万里,唐诗宋词染情思”,徜徉其中,让你身心倍感愉悦。
在教育教学上,老师们一改往日空洞枯燥的说教,引用古诗词名句教育感染学生成为老师们常用有效的手段。如该校老师常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用“故事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告诫学生要认真读书;用“学非叹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这样生动的教育形式,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并从中感受到古诗词的巨大魅力。
现在,学校诵读古诗词已蔚然成风。每天晚自习前,各班诵读古诗词之声不绝于耳,课余时间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文化长廊中,在楼道走廊里,在诗词展牌下动情吟诵,就连在就餐排队时也能听到学生朗读古诗词的声音。
诗词的雅气提升教师的形象,提升了教师整体素养。近年来,随着年轻教师的不断补充,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有些年轻教师爱说一些网络流行语,偶爆一些雷人语,虽新奇搞笑之感,却缺少雅气,带点俗气。受诗词文化的影响,一年轻教师昔日爱说“下山猛虎战豺狼,精神小伙我最强”,现在爱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经典诗句表达自信。有些刚入职的女青年教师,新潮的打扮、日韩系的妆饰曾是她们大学生活的最爱,现在却追求得体大方,温婉素雅,因为诗词文化的熏陶,使她们深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才更符合教师的形象,更能赢得学生的喜欢。
诗词文化的熏陶正悄然进入教师的日常生活,改变一些教师的兴趣爱好。学校处处有诗,处处谈诗。以前休闲时,有些年轻老师爱聊天,刷手机,追新剧,玩游戏。学校的诗词文化交流群,现在成了最火热的聊天群,老教师经常发自己的创作,交流遣词造句。诗词唱和,时事热点,是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悟,引诗词,创作诗,谈诗论诗的队伍越来越大,“王者白金”已变成了“诗词达人”,为同事的诗词点赞,提建议,写评语已成为睡前的新娱乐,日常生活诗风蔚然。
通过诵读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创作诗词的热情。多年来,该校师生创作诗词达1000余首,虽文笔稚嫩,却也不乏优秀之作。如学生宋传扬的习作《赠诸葛》:“笑望苍溟千军破,策定乾坤算因果,一心只为酬三顾,轻摇羽扇定三国。”高度浓缩诸葛亮一生的思想和功绩;学生骆金炜的习作《月下愁人》:“月下独酌饮酒醉,杯中涟漪映憔悴。树影婆娑蝉吟唱,不知何时泪浸裳。”主人公的满腔愁思跃然纸上;学生张正阳的习作《作诗》:“昨日作诗无一首,今日作诗泪两行。天天作诗天天瘦,提起笔来又彷徨。”刻画一个作诗不得的少年形象令人忍俊不禁。该校将这些师生的习作精选了300余首,编印成样本教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诵读诗词创作诗词的欲望,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经过十年的努力和沉淀,如今古诗词文化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燕语莺歌希顿悟,桃红李白写文章”,读诗赏诗作诗,已在学校蔚然成风。“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的宝丰中学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喧闹和焦躁,听到的是诵读诗书的锵金鸣玉,见到的是奋笔疾书的美丽倩影,儒雅之气弥漫在整个校园。 以文化人打造诗意校园,诗词文化在该校已深入人心,爱诗、学诗、赏诗、吟诗、作诗、用诗,成为师生新风尚、新追求。 (朱本双 王海鹏)
图一:宝丰中学诗词文化长廊。
图二:诗词文化长廊成为学生课间阅读的好去处。
图三:教师为学生讲解固定展牌上的诗词。
图四:宝丰中学诗词课堂。
图五:学生表演木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