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的皮影戏

2023-08-05 10:54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苗东升

曾章题

前些日子,竹山堵河皮影戏几位老艺人送皮影戏进竹山县光荣院慰问老兵,一下子勾起我童年的记忆,童年时期,在官渡镇老家观看的一场场皮影戏又重现脑海。

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民间艺术,俗称“皮影”“影子”“灯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皮影戏是一个不可缺的娱乐项目,老家的人管他叫“皮影子”。在老家,皮影戏有特殊的含义,每到秋收后农闲时节或是喜庆日子的时侯,就会请皮影戏班子连唱几天,有时甚至十天半个月。意在表示对喜庆的祝贺,另外一种意思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们、家人们一切平顺。

那个时候,老家官渡有一支皮影队,为首的几位皮影玩家邹远红、张自中等都是比较有名的师傅。官渡皮影是竹山皮影的一个分支,起源较早,有关史料记载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复兴于清朝中期及民国年间,邹远红、张自中等一代老艺人的坚持和传承,为竹山堵河皮影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在竹山周边县市都很有名气。

我从小就是一个皮影迷,主要是受我爷爷这个老皮影迷的影响,十里八村都说爷爷是个见多识广、有学问、有涵养的老人,在旧社会办过私塾,不但是个皮影迷,只要皮影队一到老家,他就是皮影戏班子里的重要成员之一,吹拉弹唱样样都会。那个时期,皮影戏班子喜欢到老家的村演出,很多时候,都是奔爷爷来的,他也成了周围村里有名的“唱匠”,如果请皮影戏班首先就找我爷爷。

皮影戏台搭制比较简单,用一块白幕布,其外再用约3.5米宽,1.5米高的木(竹)制的外框架绷紧,这样便类似于电影屏幕,不同的是,皮影艺人所用的白布屏幕不称作屏幕,而称作“亮子”,是用来显示“影子”的各种动作和各类剧情的。在“亮子”后置个亮灯,皮影戏艺人在“亮子”后操纵“影子”戏耍,利用灯光影射的原理,使“影子”投影在幕布上。

在“亮子”后方用布和绳围个十多平米的后台,就是皮影艺人的工作区。影幕后面是皮影艺人舞皮影表演的区域,后台两侧挂满了栩栩如生的皮影和道具,什么文臣武将、神仙妖魔,一应俱全;山石草木、楼台亭宇、龙车凤辇、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后台里面靠后方是伴奏区,主要有锣鼓唢呐,皮影艺人通过唱、念、做、打演奏出生、旦、净、末、丑各种人物。

影幕前方一般都是开阔的场地,那场面虽不能说是人山人海,那也是人声鼎沸。男女老少都坐在影幕前方,眼盯着那两平米的影幕,欣赏着皮影艺人演义着古今往事。

老家皮影戏主要采用竹山地方语言演唱,唱腔主要有“竹山高腔”、山二黄、越调等,皮影戏演奏分为文场和武场,其主要是伴奏乐器不同,但都是当地民间锣鼓的敲打板式,伴奏锣鼓粗犷、浑厚、深沉,显得古朴而又充满乡土气息。演奏环节包括制作影人、耍签子、演唱、乐器伴奏四个部分。

所使用的“影子”,包括人物、头面、布景、道具以及刀枪剑戟等兵器,都是用上好的牛皮为原料,经硝制、油沁、晾晒、压平后雕镂刻画,再用色彩点染而成,影子人物身高一般在一尺左右。

“打闹台”是皮影戏演出前必有的环节,因此,演皮影戏是不需要发请柬,锣鼓声便是通知。鼓点和悦耳的唢呐声,铿锵有力,把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都吸引了过来。

如果选的唱本是《封神榜》之类,开唱前还要烧纸放鞭炮,让本就神秘的皮影戏更加神秘。那时,演的多半都是大本头的戏:《封神演义》《杨家将》《薛仁贵征东》《大闹天空》等古典和神话戏,艺人们的唱词道白雅俗共赏,真假声换唱自如,有时还来一些临场发挥的段子,惹得观众们捧腹大笑,在剧情中起到很大的反响。

皮影戏里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借灯显影”,使得车船马轿、妖魔鬼怪均能上场,飞檐走壁、劈山倒海都能表现,武打场面里皮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再配各种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神秘奇幻的场面之绝让人充满好奇。

每次看皮影,我都会挤到最前面或“亮子”旁边,每到动情处,我还要钻进后台布幔,看台里的人如何操作的,只见艺人们手拿三根竹棍支撑的一尺小人表演得引人入胜,惊人心魄,表演起坐观饮、叩首接奉、捋髯整冠等小动作惟妙惟肖,但我总是无功而获。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最值得深究的还是拦门“耍签子”。“耍签子”的人手上功夫不得不让人佩服,耍签子的人五个粗壮的手指紧紧靠拢,指缝像蟹钳一样有力夹住一根或多根小竹竿,“大拇指顶、食指弯直角、中指抬,无名指压……”一系列的操作,手背上青筋暴起绷得生紧,手指似波浪翻动,使小竹竿像燕子在云中飞舞牵动皮影,皮影的喜怒哀乐、唱念说打,甚至连吹胡子瞪眼都会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影被耍签子者赋予了生命,或耀武扬威,或亭亭玉立,或含蓄内敛,再配上音乐与唱腔,或激昂缠绵,或悲喜交加,真是声情并茂,音韵缭绕。

小小皮影在耍签子的师傅手里一操弄,竟然能演绎出《封神榜》里“万仙阵”“诛仙阵”的飞沙走石、血雨腥风,大宋杨老令公的铁血忠心和穆桂英挂帅的巾帼风采。也正是通过皮影戏,让我们很小就知道商代有一个昏庸无道的商纣王和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姜子牙,南宋有一个精忠报国的岳飞,沧桑多彩的历史就这样被我们乡下娃子们触摸了,许多幼小的心里长出了英雄爱国情结。

好戏往往不经看,不知不觉时间到了,班主就卖了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村民们正在兴头上,哪舍得离去,纷纷起哄延时加演。体贴人情的班主也很乐意,便加演一段自编自唱的生活佐料,多数是一些乡村爱情段子,让村民一个个笑得肚子抽了筋才肯散场。

皮影戏的装备十分简单,就是“一担箱”,有艺人五至八人,两个木箱而已。一个木箱装各种人物造型的皮影,一个木箱装锣、鼓、镲、唢呐、二胡等简单的乐器。

皮影戏班演出,往往是一个村开了头,便有下一个村急着预约了,一个村接着一个村地唱,直到农忙开始才算结束。

在我小学时期,基本上是看皮影戏长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演艺行类百花争放,喜好皮影戏的人群越来越少,同时,邹远红、张自中等几位皮影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老家再也没有人提起皮影戏了。而今,看着整天闭门独户,泡在作业堆和电子玩具里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好多了,但感觉我的童年乐趣并不比他们少,那一份古老而又绵远的乡愁,是越嚼越有味道。

2002年,我调入深河乡政府工作,分管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到当地李茂春、常开清、李胜利等为代表的皮影艺术传人和爱好者,非常高兴和激动,好似偶遇亲人一样。立即组织他们演出,已经少了昔日那种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但是李茂春等几位艺人们唱念坐打还是有板有眼,一点都不含糊,看得我心里有种酸楚的滋味。向党委政府汇报后,给予了他们大力支持,将传承人李茂春等命名为受保护的文化经营户。2003年,将皮影戏队伍组织起来,赴北京、武汉和十堰等地表演,深受欢迎,多个剧目获奖。

了解到竹山还有3支皮影戏队伍,皮影戏更是“红杏出墙”,家喻户晓,感觉到竹山皮影已从濒临失传的绝境中焕发新的活力,非常欣慰。一代代皮影戏传承人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己任,并带动了竹山堵河皮影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期望竹山堵河皮影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把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竹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