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吕鑫 特约记者 马婷婷 通讯员 王金敏 报道:早产儿是指胎龄达28周但不足37周的婴儿。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的孕周越小,体重越轻,越易并发其他疾病,预后越差。日前,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对不到27孕周,体重不足1千克的超早产龙凤胎姐弟。在医护团队一路精心呵护下,原本面临“生死”考验的姐弟俩“过关斩将”,最终站到了和足月新生儿相同的人生“起跑线”上。姐弟俩出院回家之际,家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一次性定制3面锦旗,送给全科医护人员。
龙凤胎姐弟超早产,生命面临重重考验
今年3月1日,以试管婴儿方式怀孕的黄女士(化姓)在十堰市人民医院分娩出一对龙凤胎,此时,她怀孕仅有26周+6天。早产的姐弟俩发育严重不足,体重极轻,姐姐月月(化名)仅有750g,弟弟童童(化名)只有847g;肺部发育极不成熟,出生后无法自主呼吸;不能经口进食,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极高……为了尽量守护两个小生命,姐弟俩第一时间被送到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
新生儿科副护士长余平表示,相比较足月出生的宝宝而言,早产宝宝出生后会面临更多健康挑战,要闯过一道道难关才能活下来。她介绍,孕晚期是胎儿肺发育的关键时期,早产儿特别是超早早产儿,肺部发育极不成熟,出生后无法自主呼吸,容易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威胁宝宝生命,这就是早产宝宝需要闯过的第一道难关。早产儿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不成熟,缺乏来自母体的抗体,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败血症,而患儿出生后不能经口进食,为确保能量供给,必须进行深静脉置管来保障营养摄入,呼吸机管路及深静脉置管均有感染的风险。因此,防感染是早产宝宝需要闯过的又一道难关。除此以外,喂养方面也是一个巨大的坎,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吞咽不协调,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甚至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及患儿生命。
科室医护日夜守护,一路“过关斩将”保平安
面对守护一对新生命的硬仗难仗,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救治团队第一时间针对患儿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细致的治疗护理方案,并根据患儿情况随时调整。在漫长的几个星期里,两个宝宝经历了诸多生死考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24小时严密守护,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命的拉锯战,在周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下,患儿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超低出生体重儿血管薄如蝉翼,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凭借着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救治经验,先后为患儿进行脐动/静脉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为患儿建立了“生命通道”。为防止出现任何一丝感染,医护人员每次接触他们之前都要认认真真洗手,所有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清洁消毒,每天都有专人清洁擦拭温箱,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患儿没有发生导管相关感染,顺利度过了危险期。
科室护理团队还及时对患儿喂养进行科学干预,为患儿进行口腔操、吞咽功能训练、新生儿抚触等,有效缓解了喂养不耐受,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姐弟俩从一次0.5ml微量胃管喂养逐渐过渡到一次45ml经口喂养,营养状况理想,体重增长良好。
为了帮助患儿顺利回家,经过充分评估,科室邀请黄女士进入新生儿科进行家庭参与式护理。护理团队对其进行个体化照护指导,从洗澡、换尿裤、配奶、喂养到抚触、生命体征的观察、呛奶的应急处理,事无巨细手把手教会她,帮助家属减轻出院后家庭照护负担,帮助患儿尽快完成从医院到家庭的转变。
传递爱心聚沙成塔,慈善救助减轻患者负担
两名患儿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家里仅靠爸爸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十堰市人民医院又一次彰显公立医院“为民惠民”担当,为其申请了湖北省医疗慈善救助,同时广大医护人员积极捐款资助,新生儿科也尽可能地减免患儿救治费用,极大地减轻了黄女士的家庭负担。
经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79天的全力抢救和精心呵护,月月、童童姐弟俩一路“追赶”,终于和足月新生儿站到了相同的人生“起跑线”上,并于近日康复顺利出院。为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黄女士特意制作了三面锦旗赠予新生儿科。
两个月余的辛劳,为的就是姐弟俩的健康和一家人的团聚。十堰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医护专家们表示,“看到患儿安静地躺在妈妈怀里,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