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山县城出发,向南沿着242国道一路途经圣水湖、九华山,便来到素有“武陵仙境 人间桃源”之称的官渡镇。该镇版图面积400平方公里,辖10个村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约2万,这里是入川达渝之咽喉,秦巴文化古驿,堵河水道上的璀璨明珠。
官渡镇建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相传古时候有位朝廷官员走秦巴古盐道经过此地,碰上河水暴涨,眼看就要耽搁重要行程,幸得附近老百姓上山砍竹制筏才得以渡河。该官员感激之余留下些许银两,为当地修了一个“官办渡”“官渡”由此得名。在竹山,“官渡府、峪口县,田家坝是金銮宝殿”的民谣广为流传,特别是在陆运不发达的历史年代,官渡河是重要的水运通道,南来北往的人员流动和货物交易,促进了沿岸商贸的繁荣发达。2009年堵河水电大开发以后,官渡老集镇整体迁移至天池岭下新建,如今的新官渡集镇街道宽阔明丽,统一的庸派建筑,青瓦格窗马头墙,气势十分恢宏。
官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故事、收藏、雕刻等文化博大精深,官渡民歌、剪纸被收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官渡文化,即武陵峡文化,它不仅是堵河文化的缩影,还是秦巴文化、庸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渡民间故事》《官渡情韵》《官渡镇志》等多部文化艺术书刊近年来先后印行。
同时,官渡南距神农架大九湖、东临十堰武当山都不远,这里群山逶迤、河流纵贯,山水旅游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资源都十分富集,是湖北省旅游名镇、十堰市魅力乡镇。如今,外来游客走进官渡,就如同走进文化的金銮殿,来到梦中的桃花源。
(一)传统民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一座民俗博物馆,见证百年沧桑。在官渡集镇的中心位置,坐落着一幢画栋雕梁的庸派仿古建筑—— 秦巴民俗博物馆。该馆由官渡籍人士曾和林2007年创办成立,主体房屋3层,总建筑面积1630.23平方米(含后院),一楼为石雕作坊展厅和佛雕神像展厅,二楼为文物杂宝展厅和匾额对联展厅,三楼为文星堂、剪纸大师余曼白纪念馆。馆内共有余曼白剪纸纪念馆、红色文化展、文物杂宝展、民俗遗物展、匾牌对联展、古典家具展、票证钱币展、雕花工艺展、石雕作坊展、佛雕神像展等10个区域,收藏有4万余件各类珍品,不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甚至是唐、宋时期的文物。2012年8月,这里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和收藏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
一曲古老民歌,唱出千年风雅。官渡民歌,“集秦腔楚韵巴风于一体”,摄取了东西南北多元化的文化因子,具有承南继北、兼东容西的特征,歌词内容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地民风、民俗、民情。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官渡镇现有民歌手100多人,其中知名歌手40多人。歌手贺树清代表十堰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登上央视大舞台,在全国观众面前亮相。“歌王”熊仁宝先后代表十堰市参加武汉旅游节和上海世博会一展歌喉,深受听众喜爱。近年来,秉承着积极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官渡镇巧妙地“化古为今”,通过民歌演唱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发扬优秀传统习俗,5次成功主办湖北、陕西、重庆等三省市代表参加的秦巴民歌大赛。
一把手工木椅,创造万元产业。远近闻名的“官渡木椅”是很多来竹游客必购的特色商品,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普通木椅,官渡木椅榫口严丝合缝,木椅平整光滑,制作工艺独一无二,较好地保留了民间家具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使用寿命能达几十年,因此颇受消费者青睐。2016年竹山官渡木椅制作技艺入选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为支持传统“小产业”焕发“新生机”,官渡镇通过扶持“祖传木椅匠人”柯权,大力支持官渡木椅生产销售,不仅建成了整洁宽敞的厂房,吸引了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还收获不少“海外订单”。如今,小小木椅已逐渐发展为兴业富民的大产业,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年产值已达数百万元。
(二)彰显旅游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官渡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武陵峡·桃花源、生态百里河旅游区坐落于此,是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堵河生态文化旅游带重要支点。近年来,当地政府深入发掘地方文化内涵,坚持做好“文化”“旅游”结合文章,促进“文旅融合”走向深入。
文旅融合展新貌。官渡武陵峡,是8亿年前地壳运动留下的古老断裂带,号称华中地区最长、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峡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传就在这里。近年来,各方累计投资上千万元,对武陵峡景区码头、船舶、游步道、民宿、农家乐、公厕进行提档升级,打造桃园松树岭文旅融合示范区,努力以品质品牌吸引游客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投资近500万元,拓宽百里河景区通道,实施道路硬化,同时配套周边绿化、生态公厕等便民设施,开发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周边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让游客在更加美好的环境中领略官渡文化,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文化宣传强筋骨。利用春节、重阳等节日契机,组织官渡民歌、民俗文化表演等方式,向群众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组织“感党恩、迎国庆”文艺演出活动10余场次,受众达8000余人次。开展“月末大舞台”“唱支山歌献给党”等文化活动,将乡村振兴、法制宣传、纪检监察、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内容编入歌词中,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到家家户户。推动红色故事宣讲进机关、进校园、进景区、进院落,不断唱响主旋律、振奋精气神。广大党员群众在领略特色地域文化中感受官渡的蝶变跃升,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眼里有光芒,行动有方向。
精神文明修内功。始终将文化传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强大作用,精心在全镇各村设置遵德守礼、移风易俗、十九大精神等公益广告150多块,制作宣传墙8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海报60张。扎实推进“十星级”创建活动,组织各村(居)积极评选“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官渡街居委会、小河村、中场村等村获评文明示范村。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载体建设组织开展乡村民歌会、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隆重表彰“好公婆、好媳妇”“孝老爱亲”“勤劳致富”户,为全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传承红色文化,共同缔造美丽乡村
在官渡镇百里河的大山之中,有一个小地名叫羚羊沟的地方,那里群山连绵,草木葱茏,绿树掩映中,中原突围绿池子遗址静静地矗立山间。1946年6月26日,中原军区5万多人沿着不同路线,冲破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的包围圈。江汉军区部队在副司令员罗厚福、副政委文敏生的率领下挺进鄂西北,并与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率领的左路纵队,在竹房边界的上龛地区会师,成立了中共鄂西北区党委和鄂西北军区,下辖4个军分区,其中第一军分区辖竹山、竹溪、镇坪、平利、白河等地。同年8月30日,鄂西北区党委、军区在“绿池子”旁边的农房里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研究根据地创建工作,以牵制国民党数十万部队,配合全国战场的战斗。10月5日,中共竹南县委书记许明清在房县麦浪坪受伤被捕,10月20日在竹山县城关镇走马岗被敌人活埋,年仅28岁。
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官渡镇投资30余万启动修建百里河中原突围绿池子会议旧址。工作专班搜寻革命文物,并对现存历史见证者进行走访调研、查阅众多文献,梳理出绿池子会议的整体历史脉络,复原历史场景,大量红色文物得到妥善收集保护。2022年,官渡镇抓住百里河村被中组部纳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机会,统筹资金数百万元对中原突围绿池子会议旧址进行了翻修改造,新建红色广场、人物塑像,完善绿化设施。修缮一新的绿池子会议旧址,成为全县党员干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的重要地方。百里河羚羊沟村民小组也通过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下一步,官渡镇还将计划开展“竹南县委”旧址改造,形成“红色旅游”多点开花、连点成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