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教育局从2018年开始探索实施教研协作区建设。按区域联片、县乡联合原则,将全县学前教育及义务段学校各划分为五大教研协作区,平均每年开展协作教研活动60次。五年的积累沉淀,为协作型教联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根据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制定《2023年竹山县协作型教联体工作实施意见》,以推进“城乡一体、协同发展、核心引领、捆绑评价”为内涵,共组建15个协作型教联体,义务段学校覆盖面100%,全力推进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管理联动,实现教学共研“加速度”。建立核心校主体责任制。每个教联体有4至5所学校,设一个核心学校,以核心学校为主体,年初商讨制定教联体年度工作方案,根据“优势互补、轮流承办”的原则,制定年度工作清单,任务到月,责任到人,全力推进教联体内教育教学活动“五同步”:管理计划同步、教学进度同步、教学研究同步、课程建设同步、学业评价同步,建立深入研究教育教学、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常态化机制。
深化教研员包联责任制。将全体教研员按片区分成5个小组,建立教研员联系教联体制度,做到“3个学段、20个学科、15个教联体”全覆盖。每个小组每学年组织协作型教联体教学推进会不少于2次,参与或指导教联体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通过把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沉浸式”教研活动,提高教联体工作实效。
资源联享,打造教师共进“新高地”。联合教研,解决教研员“势单力薄”。为整合全县基础教育资源,凝聚学科教研智慧,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联体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组织成立竹山县第一届中小学(含学前)学科中心教研组,20个学科,83名成员,每年每学科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不少于6次。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在教研员的带领下,联合开展教联体送教下乡、专题讲座、竞赛评比等活动,积累教学心得、提炼教学经验、分享教研成果;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试题命制、成绩分析、资源建设等工作,着力搭建交流平台,解决教学难题,提供教研指导。以学科中心教研组充实“骨干力量”,扩大教研“辐射圈”,为教联体内学科建设、教师成长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联合视导,解决常态课“疑难杂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研室每学期组建教研员和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为一体的视导团队,联合开展为期2个月的教联体教学视导工作。以“听-送-评-查-馈”多种形式,针对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基础年级常规课堂,把脉问诊;针对大单元教学、小组合作、学科实践、作业设计等问题,精准“开方”。聚焦新课改,扎根学校,赋能课堂,每学期对15个教联体、22所中学、23所小学、20所幼儿园,开展“沉浸式”教学视导,全面促进教联体内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联合驻校,解决薄弱校“急难愁盼”。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是每一个教联体协同发展的瓶颈。2022年,建立了教研员驻点教联体内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制度,教研员与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联合分组,深入5个乡镇、8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驻校教研活动,2年为一个周期,每学期至少2周。深入落实“五步走”:开展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召开一次教师座谈会,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开展一次家长走访活动,拟定一份驻校工作计划。扎实开展“三项活动”:开展听评课、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常规教研活动,开展课例研讨、专题讲座、送教下乡、课题研究等专题教研活动,开展驻校教研总结反馈及回头看活动。以“沉浸式”驻校弥补传统“行走式”教研的不足,集中教联体内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为薄弱学校找问题、补短板,促进薄弱校健康发展,实现教联体内教师共进,协同发展。
效果联评,奏响质量共赢“协奏曲”。评价是教育的“指挥棒”,更是教联体长远发展的关键。为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建立健全了协作型教联体“1614”评价机制。每学年每个教联体年初制定“1”份年度工作方案,每学期开展各科教研活动总数不少于“6”次,年末每个单位撰写“1”篇高质量教联体活动案例,教育局从资源共建、师资共享、教学共研、质量共赢“4”个方面对教联体内各单位实行捆绑式考核打分,计分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以实干为“弦”,以 “协作”为谱,在教研员的助推下,在核心校的引领下,演奏一曲曲和谐共进的教联体“协奏曲”。
县域教联体的有效实践,也带动了部分镇域小学教联体的发展,助推了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周才宏 朱美 向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