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4月15日,笔者走进宝丰镇车家沟村品木山茶叶基地,成片的茶园绿意盎然、茶芽肥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香,百余名采茶工穿梭其间采摘新茶,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
“要想做出一杯好茶,我们首先要认真采摘每一个芽头,长短一样、轻重一样、颜色一样、胖瘦一样。”宝丰镇品木沟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竹山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陈世和正在茶园里耐心指导春茶采摘技巧。
“茶青采摘收购后,就得赶紧加工,抢一个鲜香。”正是春茶竞相上市的时节,忙碌是陈世和每日的主题。作为加工技术的主要负责人,他要紧盯春茶制作的每个工序,从茶叶采摘、收购、杀青到揉捻、理条、烘干等,各个环节马虎不得。
“年年制茶,却有不同体验。”陈世和与茶为伴已有30多年,对于制茶,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现今的驾轻就熟,有不少感悟。
今年53岁的陈世和,是地地道道的宝丰镇肖家垭茶场村人,因为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对茶有着别样的情怀。陈世和说,“做茶叶对我最有影响的就是父亲,在很小的时候,父亲爱喝茶,所以自己也对周边的茶叶产生了情有独钟的好感,在23岁时加入了肖家垭茶厂,一干就是20多年。”
在肖家垭茶厂工作的20多年中,他广拜名师、虚心学习,从一名对茶叶不太了解的“庄稼汉”,变成爱茶、懂茶的“内行人”。无论是茶园修剪、施肥、中耕、除草,还是病虫防治,他动起手来样样在行,制茶技术经过多年的磨练和钻研,更是炉火纯青、熟能生巧。由于制茶技术扎实过硬,2013年陈世和代表肖家垭茶场,参加竹山县第四届“圣水杯”茶叶技能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2017年,陈世和下定决心自己创业。经过反复考察,他看中了位于宝丰镇车家沟村品木山荒废多年的150亩老茶园。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他承包了老茶园,注册成立了品木沟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品木山”茶叶品牌,对老茶园进行杂灌清理、翻耕、修剪、施肥等,使已经荒废多年的老茶园迅速焕发出生机。同时购置了茶叶加工设备,经过严格的科学管理、过硬的加工技术,他精心制作的“品木山”绿茶香高持久、味甘形美,产品很快打开销路。合作社还吸纳了300多户茶农参与茶园建设与管理,促进了全村千余亩茶叶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陈世和一直秉承以道制茶。道指的就是规矩,一定要按照高标准的规矩、质量、方式来制茶,要把控好每一个环节,力求呈现出茶叶最本真、最完美的味道。“采茶最注重采茶时机和采摘手法,鲜叶原料,都应提手采,要求芽叶成朵,大小均匀,不能采碎。尤其是春茶,鲜叶要轻采轻放,用竹篓盛装、竹筐贮运,防止重力挤压鲜叶。茶芽采回来后,还要根据茶芽的质量,选取大小厚薄、颜色深浅、水分含量等均大体一致者进行分摊摊放,并将少量不符合采摘标准的芽叶剔除,以保证茶叶的最终品质。”
他还潜心研究茶叶手工制作技艺,将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视为己任。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茶叶的炒制渐渐由机器代替了手工,但陈世和认为,用双手与茶叶感知、交融以达到“水乳和合”,那种身心完全投入到茶里,捕捉、了解、感受每一棵茶芽生命跃动的微妙状态,以及由此而收获的艺术味道,是任何现代化设备都替代不了的。
2022年,宝丰镇政府投资200多万元为合作社建成800平方米的茶叶生产车间,陈世和也多方筹措资金60多万元,建成3条“茶园轻轨”,购进新型绿茶、红茶生产加工设备,今年正式投入使用。现在,合作社茶叶基地发展到300亩,今年产值超过150万元,形成了带动周边5个村700余名村民稳定增加收入的优秀市场主体。
付出总有收获。2019年陈世和在竹山县首届“农安杯”制茶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11月,荣获竹山县第二届“竹山工匠”;在十堰市第四届“车城状元”技能大赛制茶项目决赛中总成绩名列第三;充分展现了其精湛的技艺和不俗的实力,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
夜幕下的群山一片寂静,陈世和的茶叶加工车间却灯火依旧。问起种茶、炒茶秘诀,陈世和说,“哪有什么秘诀,无非只是投入和日常而已。种茶、炒茶就是我的日常,这一辈子我就只想做这一件事。做到老,老了也继续做。牢记工匠精神,用心做茶,做竹山好茶。” (朱本双 朱海涛 向青云)
陈世和指导茶农采茶
陈世和检查茶农采茶质量
陈世和对“茶园轻轨”十分赞赏
陈世和为茶叶杀青
陈世和为茶叶理条
陈世和展示“竹山工匠”等荣誉
陈世和介绍新建的茶叶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