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处 佳茗和香出
——竹山茶业振兴之路探寻
茶山如画。
随着工人按下机器启动键,一片片鲜嫩的茶叶在传送带助力下,欢快地进入生产线。经过纯净水沐浴,揉捻机按摩,高温杀青SPA,整形美容后再经滚筒提香,一批香气四溢的“武当山茶·竹净尖”新鲜出炉。
4月3日,占地150亩、总投资10.5亿元的竹山茶业集团现代茶产业园内,年产2000吨“武当山茶”智能化生产线投产,120台(套)机械设备源源不断吃进鲜叶,佳茗和香而出。2条进口洁净化全智能茶叶加工生产线,日均鲜叶加工能力2万斤;3条国产名优茶精选生产线,日均鲜叶加工能力2万斤;2条成品茶包装生产线,日均处理干茶1万斤。
竹山县委书记陈建平认为,武当山茶竹山智能化茶叶生产线的投产,将推动茶叶加工由传统粗放向现代集约、半人工半机械向洁净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实现茶叶生产从“制作”向“智作”跨越,标志着竹山县茶叶生产加工水平迈上新台阶。
竹山茶品质 国内领先
“武当山茶·竹净尖”外形:条索细紧挺直,色泽翠绿鲜活,显毫。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带花香,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明亮;“武当山茶·竹净芽”外形:条索细圆紧秀,色泽翠绿显毫。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武当山茶·竹净红”外形:条索细紧显锋苗,色泽乌润显金毫。内质:汤色橙红明亮带金圈,甜香持久带花香,滋味鲜醇甘爽,叶底红嫩明亮。
“专家组一致认为,3款茶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均达到中国同类型产品的领先水平。”4月2日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担任专家组长的鉴评组,对竹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3款茶叶新产品进行综合评定,形成品质鉴评意见。
“感谢专家组给的评价!”这一刻,竹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义锋激动不已。“这几天下雨,茶叶还没大量上市,就已经接到不少订单,全年预计实现产值1.5亿元左右。”
4月3日,溢水镇杨家坝村,蒙蒙细雨中,青山披翠,春茶吐蕾。
“过两天就给您发货,400斤没问题。”鑫垠茶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韩青林接完上海客户电话后,便一头扎进车间。最近十天,韩青林拿到100多万元的订单。“看这个架势,今年搞个500万元没问题。”
竹山 何以兴茶
“竹山高,山在云雾间;圣水甜,甜在心里面。女娲留下补天石,化作满山绿茶园……”春天的竹山,婉转动听的《茶歌》在山间萦绕,伴随着阵阵茶香,令人心醉。
地处秦巴山腹地,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是我省十大重点产茶县之一。由于昼夜温差大、海拔高度适宜、生态环境优良,竹山茶叶具有色绿、香高、味醇等独特品质。
从家家户户种茶,到如今得到专家组认可,竹山用了近30年。竹山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熊飞介绍,早在盛唐以前,上庸人就有种茶饮茶的习俗。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竹山县把茶叶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每年发展1万亩,2017年和2018年大规模建设12.2万亩,现在,全县适宜的区域几乎都种上了茶叶,总面积达30万亩。
把茶叶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推动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转变。竹山县茶叶产业办副主任王兴明介绍,2022年全县干茶产量7800余吨,生产产值17亿元,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全县茶叶基地连点成线、成块成片,16个乡镇、205个村、4.2万户、15万余人从事茶叶种植、管理、采摘、加工、销售等,茶农年均增收7000余元。
竹山茶 何以长兴
千年武当山,一杯竹茶香。
如何把历史茶韵转化为富民的茶经济,竹山人一直在努力。
竹山县已培植省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茶叶经营主体250余家,开发出绿茶、红茶、黑茶、花茶、茶醋等产品,骨干茶企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建有销售网点。这些年,竹山先后捧回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大县、全国茶业科技助农示范县域等荣誉。
3月21日,武当山茶产业(品牌)联盟成立,竹山率先加入。目前,竹山已有22家茶叶经营主体授权使用“武当山茶”商标,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竹山茶叶不仅走出深山,走向北京、上海、武汉等国内大中城市,近年来还远销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如何让竹山茶长盛不衰?持之以恒育龙头、塑文化、创品牌、促融合。
竹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丽媛介绍,正加快推动茶叶产业清洁化、现代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等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培育梯级人才队伍;打造十堰市首个现代“智慧茶园”,依托示范园开展新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创新,对全县涉茶经营主体实施“全产业链”培训,推进茶产业更加绿色、智能、高效发展;在集中连片茶园开展“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在上庸、城关、秦古等乡镇,选择基础良好的连片茶园,将“茶区”当“景区”打造,推行茶旅融合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向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