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低调而又隆重的纪念活动。
低调,是因为参加纪念的人范围不大,家属并没有“广而告知”。隆重,是因为参加纪念的人分量很重——
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中央政治局委员李建国、马凯,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四任国家主席的子女:刘源(刘少奇之子)、董良翮(董必武之子)、李平(李先念之子)、杨绍明(杨尚昆之子)以及数十位开国元勋子女出席了纪念活动。
被纪念的这位逝者,离开我们已经近30年了。他是中共党史上一位重要人物,37岁担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不到50岁出任中南局第一书记。年龄稍长的群众至今说起他,还会亲切地叫一声“我们的王书记。”
1954年,长江特大洪灾,召集武汉防汛总指挥部会议
1959年会见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
他壮年时成为中国政坛一颗新星,却遭江青一伙陷害,身陷文革冤狱近10年。虽背负冤屈,却从未改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宁可牢底坐穿,也不向野心家们低头。
他“四套班子”走遍,文革后先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拨乱反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解放与发展农业生产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王任重。今天,是他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年轻的小伙伴或许对他名字不太熟悉,但大家一定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的好干部标准:忠诚、干净、敢担当。纵观王任重的一生,可谓是给这三条标准做了最生动的注脚。
1980年中央书记处成员合影,左一为习仲勋,中间为胡耀邦,右一为王任重
1981年,王任重(左一)和王震(左二)一起陪同邓小平同志在新疆
王任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群众、对同事、对亲人多次谈及:如果身后党能够评价我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我就满意了。
对于“合格”的含义,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同志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这看来是任重同志的谦虚,其实正说明任重同志十分认真地对待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达到这个标准。对于一个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来说,含义十分深远。‘合格’二字,就说明了一切。”
陶铸同志的夫人曾志也曾回忆道,任重与人交往如清风幽兰,再好的朋友也是君子之交,从不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那一套。他从不恭维人,也从不在家里请客吃饭,就是对毛主席也这样。那年毛主席离开武汉时,湖北党政军要员动员他去送行。他说:“主席叫我去我就去,没叫我去我就不去”,很有点文人的傲气。
1958年陪同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
事实上,毛主席喜欢湖北,每年至少来湖北一次。在湖北期间,王任重作为地方领导人,从未单独宴请过他。
以“合格”标准要求自己,同样以“合格”标准带动身边人。有一次王任重去某地视察,中午饭菜非常丰富。他指着一盘虾仁炒鸡蛋说:下次炒鸡蛋不要放虾仁。后来一餐饭又上了一盘虾仁炒鸡蛋。王任重很不高兴,问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炒鸡蛋不放虾仁,达不到接待标准。王任重生气地说:“现在你接待的是我,不要考虑什么接待标准。”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王老向来平易近人,这是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发脾气。
王任重(左一)陪同李先念同志在湖北襄阳视察
王任重(右一)考察水利建设和乡亲们亲切交谈
王任重(左一)在孝感县卧龙公社金星大队参加劳动
王任重的孙女王小节女士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爷爷鼓励她说:“我的节节学习好,以后一定能上大学,可现在的学费真是越来越贵了,将来把爷爷的砚台卖了,给你交学费吧。”
王小节每次回想起爷爷的话,总会鼻子一酸:“谁会相信这个级别的干部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中学时期的王小节和爷爷合影
1982年王小节与爷爷在中山公园
对于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而言,敢于解剖自己是难能可贵的。王任重对于他个人的缺点和失误,从不隐讳,不但向中央、毛主席检查,一有机会也向干部、群众检查。1952年有一天,武汉市委机关报《新武汉报》在“读者来信”一栏,刊出了王任重的一封信,原来是他为写字潦草,使人家不好辨认,公开作自我批评。事情虽小,足以看出他的作风。
宋平同志曾说,面对自己的工作失误,王任重没有为了维护“威信”刻意加以掩饰,而是主动在会议上、组织生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检讨,诚恳地做自我批评,并立即见之于改正的行动。王任重曾多次说,一个人即使因为做工作犯了错误,也比不做工作不犯错误好,对共产党人来讲,不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大错误。
在文革中,大文痞姚文元构陷王任重“美化帝王将相”,因为王任重把自己阅读《资治通鉴》时写的一些笔记和杂感发表在湖北省委内刊《湖北通讯》上,供干部们学习交流。事实上,他的动机是想帮助干部们多学习一点历史知识,总结“大跃进”时期的经验教训,提倡实事求是和发扬党内民主作风。笔记中谈到的如何防止个别干部腐化堕落、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观点,至今仍然发人深省,值得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思考,长安街知事APP也从家属手中拿到了这一珍贵的资料。
虽然王任重已经逝去近30年,可他似乎并没有走远。因为从他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的民主生活会、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八项规定”、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群众路线、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两学一做”,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家风,对什么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了“画像式”的认识。
正如李建国同志在纪念活动的发言中所说:“我们纪念王任重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来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从不讲生活待遇,严格要求和教育子女,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道德风范。”
1992年3月,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召开前的两天,时任政协副主席的王任重在任上突发心脏病逝世。逝世前的一个月,他还在外地考察,并投入了大量精力筹备政协会议。躺在病床上,他还在关心一位政协委员个人的医疗问题。
春天来了,盼望春天的人却匆匆离去。王任重生前曾表示:“我死以后,不要搞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不要送花圈。报上发个消息,让大家知道。评价中保留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就可以了。”
他的子女按照王任重的意愿,同时考虑到两会召开在即,不给组织添更多麻烦,丧事一切从简。他去世后不到54小时,遗体在八宝山火化。
万分悲痛的家属对组织上说:“现在不向、将来也不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一切听从中央安排。”
1992年3月18日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开幕,全体与会人员向王任重同志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