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卫生间重新开个门,就可以自己坐着轮椅进去上厕所、洗澡,不用再麻烦妈妈背进背出。”近日,擂鼓镇枣园村1组重度肢体残疾人李姗姗,在与县残联无障碍改造施工队交流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施工队立即进行设计,最大化满足他的改造需求,共同缔造“便捷家园”。
近年来,县残联将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解决残疾人群众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实行分级分类、一事一议、一户一案地进行“五改”(改门、改坡、改厨、改厕、改水电)设计和改造,精准地满足残疾人对家庭无障碍改造的个性化需求,解决残疾人在家庭生活中最苦恼、最需要帮助的“五难”(行动难、做饭难、如厕难、洗澡难、出行难)等现实问题。截至目前,3200余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政策红利。
我能独自在家做饭、洗澡了
行得通、能出门、便如厕,这些在普通人眼里稀松平常的事情,对于残疾人来说却是大幸福。日前,记者与县残联工作人员来到擂鼓镇护驾村3组瞿发梅家中,回访她家无障碍改造使用情况。“我家的卫生间、厨房设施,以及卫生间、厨房的门,还有康复训练架、护栏护手等都改造安装好了,我一个人在家生活非常方便。”瞿发梅说。
翟发梅一家6人,早年因病导致她下肢瘫痪,全靠轮椅出行,日常生活变得很艰难。翟发梅介绍说,以前家里没经过改造,坐着轮椅到厨房、卫生间、卧室都很艰难,门都被撞坏了好几道,为此也非常苦恼。今年,县残联根据翟发梅家庭实际,量体裁衣,按照个性化需求原则,对她家进行无障碍改造。项目施工完成后,翟发梅对家里的改造非常的满意,坐着轮椅可以全屋通行,不再有各种难言之隐。
像翟发梅这样,在我县还有1980名残疾人也享受到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带来的好处。今年以来,县残联依照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优先和急用先改、先易后难、广覆盖的原则,对残疾人的家庭无障碍环境需求程度进行入户调查评估设计,并根据残疾人居住状况、残疾程度和生活环境等,为他们“量身定制”改造方案,让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我能一个人串门、上街了
近日,记者在溢水镇何家湾村数字乡村平台看到,全村107名残疾人家庭住址、个人信息、残疾等级等信息一屏展示,并利用“数字平台”时刻关注重度残疾人生活情况,以便随时解决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不仅如此,县残联还投入30余万元,在该村修建残疾人之家,以及残疾人出行各种辅助设施,打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
能自己到村里公园广场晒晒太阳,一直是80多岁的喻艳华最大的心愿。早年,一场大病导致喻艳华下肢瘫痪,由于年纪大出行只能由家人陪着,到哪儿去都不方便。今年,县残联结合无障碍示范村建设,对何家湾村的主干道开展标准化无障碍改造,标准坡化设置率达100%,并对村便民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公园、小超市等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通过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坡道等,进一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现如今,该村的残疾人不仅能在村里到处活动,还能相互之家串串门,增进了残疾人的生活福祉。
今年,县残联以创建无障碍示范乡镇、村居为抓手,将示范村集中连片建成区积极纳入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对镇村公路、公共建筑、公共空间、居住区等设施全面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创建一个全面、方便、安全的无障碍居住环境。目前,已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4个。
我能自己出家门买菜、游玩了
一个缘石坡道、一段顺畅盲道、一台无障碍升降电梯……这些无障碍环境设施,在竹山县城的各个角落都有体现。“竹山最大的变化就是无障碍环境,大街小巷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善,像我们这样的重度残疾人坐在轮椅上,现在也可以随便出来购物、逛超市、看电影、逛公园。”肢体残疾人薛述文说。
52岁的薛述文由于早年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出行只能坐在轮椅上。2015年,县残联组织薛述文到十堰“希望之家”康复服务机构训练,实现了生活自理、融入社会,并约了4位高位截瘫残疾朋友一起开办美食城,日子越过越红火。能出门,还能上街,这是我县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县的成果。像薛述文一样,城关镇城西社区薛树兵也享受到了无障碍改造的实惠,家中改造了厨房、卫生间等,门口还安装了金属可移动坡道,实现了一个人在家能做饭、上厕所,也能独自上街买菜、逛街了。
我县创建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小区人行道等方面全部设置无障碍设施,实现了城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居住小区、居住建筑无障碍设施全覆盖,构建了标准高、覆盖广、衔接顺畅的无障碍体系。2020年12月,竹山县被命名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
(卢波 宋刚 李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