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热土。在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竹山一批批英雄儿女壮怀激烈,挺身而出,奔赴沙场,英勇战斗,他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去,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功不可没。为回忆峥嵘岁月,弘扬老兵精神,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文联、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组织了采访活动,用“口述史”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张光元/口述袁斌/整理
【采访手记】 5月29日,笔者来到宝丰镇上坝村采访张光元,上坝村村干部欣然陪同。张光元与小儿子张平兴一起生活,他耳聪目明,精神矍烁,身体康健,虽有轮椅,腿脚也还行,能走1公里路。虽然所有的证件都在火灾中化为灰烬,但他对自己的军旅生涯仍然念念不忘。
△张光元
上坝村就在宝丰集镇上。过北大街不远,就到了张光元的家。房子是他的小儿子张平兴盖起来的,四层楼,500多平方米,一楼空空荡荡,显然是准备以后做门面的。房屋前面是公路,后面有院子。张平兴在施洋路上有摩托车经销部,每天早出晚归,偌大的房屋就由张光元守着了。但这时张光元不在家,不知道去哪儿溜达了。
上坝村党支部书记陈群介绍说,农民因土地扯皮闹经的事儿很多,尤其是争地畔,但张光元从不与人打架吵嘴,跟谁都笑眯眯的。张平兴说,张光元每天除了看门,有时还帮着往店里送饭,来去2公里路吧,张光元并不费力。
△张光元推着轮椅
正聊的时候,一位老人推着轮椅上了门前的缓坡,推到门前放好,步履轻捷地进了屋,与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这是一辆电动轮椅,座位上放着草帽,系着毛巾,放着水壶,显然,这辆轮椅是张光元送饭、逛街的常用“座驾”。
那个年代参军入伍的士兵大多读书不多,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张光元却扎扎实实读了11年书,先是读私塾,后来到城里读中学,每年除了春节、端午、中秋放假,其它的时间都在读书,一年起码要学330天。1950年10月,16岁的张光元报名参军,在竹山训练了半个月以后,加入郧阳军分区公安部队,在班上担任文化干事,做一些宣传工作,有时也帮战友写信。可能因为“成份高”的原因,他虽然加入了共青团,但入党的申请却没有得到批准。
张光元也做过采买工作。部队驻扎在丹江口草店镇的时候,张光元就去买过猪,那时候可没有菜市场,道路也难走,那次买猪硬是走了五六十里路。 △张光元与儿子张平兴
驻扎在郧阳安阳口的时候,要处决几名罪犯,部队征求意见,看谁愿意去执行行刑任务。张光元报名执行了任务。他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当时就是想着要练练胆量。
1953年7月,张光元复员回乡,做了十多年小队会计,又做了十多年记工员。大概是军旅生涯给了他灵感,务农之余,他又到山里收购山羊,一赶几十里,回到宝丰集镇上杀羊卖,养大了两女一男。虽然日子拮据,但他教育子女谦让处世。张光元比划着说,他家的田埂原来只有尺来宽,现在被踩成五六尺宽了。人争闲气一场空,不争。
不怕和不争,或许就是张光元性格中的两端吧。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综合广播调频(FM)96.8兆赫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袁斌,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县融媒体中心。本文发表于2022年《堵河》第五期。朗读者:
余明明,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左右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在线投稿,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