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潘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志愿者群像小记
2022年10月25日下午4时,竹山县潘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以下简称:隔离点)接到县防疫指挥部指令,因防控紧急需要,当日须启用接收隔离人员。时间紧迫,任务特殊!
疫情就是命令!隔离点工作专班闻令而动,对住宿环境再检查,防疫物资再清点、工作人员再培训……仅仅3个小时,各项高标准工作准备就绪!隔离人员晚上7:20进入,9:25转运完毕,10:20全部入住到位。接收的101位隔离人员中,60-69岁人有11人,70-79岁人有34人,80岁以上有6人,幼儿7人,其中有基础疾病病史、长期服药人数占比大于50%。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弱妇孺占比大,他们体质特殊,情绪不稳,隔离工作难度前所未有。但隔离点一群幕后英雄们却在看似短暂却又漫长的10天里营造出了特别的“温暖港湾”,大家守望相助、彼此温暖,确保了这次特殊任务的“疫”路平安,在众志成城携手抗疫征程中,每个人都是英雄!让我们随着镜头回放,一起去了解他们。
李光梓 :夙兴夜寐只为群众满意
隔离人员的守护,有医护人员的科学观察,更有教育人的挺身而出。李光梓,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此次隔离点工作主要责任人,这是他在潘口隔离点建好后第三次接受任务。“只要岗位有需要,作为党员干部,我义不容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25室3岁,505室1岁,507室2岁,302室牙齿不能吃硬东西、307室不沾辣椒、明天起这几个人将特殊对待,请各楼层注意送餐细节、511要求今晚不送餐,需要打扫卫生、513电视速处理,做好疏导解释、425,518的快递到了、310需要被子床单和酒精 ……”日常琐事,留观群众的冷暖,全部装在李校长的心间。一位临行的老人说:“李校长把我照顾的无微不至,贴心的服务,真是把我们当他的亲人”。在隔离点与这类特殊群体健康相托人间烟火的交流中,李校长将责任与大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隔离点2020年就开始设立,医院与竹山职校合作多次,我与李校长算是黄金搭档,双方工作很默契,许多事李校长都主动做了,给我们管控工作带来很多方便。”这是隔离点医学观察负责人何院长客观的评价。
隔离工作结束,所有人如释重负,高兴地回到久违的家中。李校长却因工作强度太大,积劳成疾,引发腰部脊椎问题,行动吃力,步履不稳,住进了医院。一起工作的一位同志说:“李校长经常抬着食物、药品等物资上下楼,他是指挥长、又是联络员,还是搬运工,这段时间真是太苦了,我能感受到他有点扛不住了。即使待在隔离点,每天还要处理学校分管的繁杂事务,很多夜晚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电脑前工作,真是不要命呀。”
何海涛 :严慈相济护佑百姓健康
“这批隔离人员在市区已经居家隔离了15天,现在因为小区检测有阳性,整车拉过来隔离,他们情绪十分不稳,需要医护人员及时沟通、劝导和安慰,心理疏导任重道远……”这是负责本次隔离点医学观察工作的竹山县潘口妇幼保健院副院长何海涛对工作人员提的要求。
何院长看着大大咧咧,工作却是细致入微。隔离人员入住前医护人员培训反复演练,严标准,重细节,充分做好隔离对象可能阳性及各类突发疾病的处置预案。
隔离群体中有位特殊的女同志,精神有问题,妈妈也同时入住隔离。按要求母女同房,由母亲看护女儿。没过两天,母亲身心疲惫,表示精神压力太大。何院长知道此事后,与医护人员商量,让妈妈晚上单独休息,要求工作人员晚上加大监控力度,确保女儿安全。这样妈妈可以晚上安心休息,既缓解了焦虑,白天又可以精心照顾女儿,在何院长的精心安排下,母女顺利度过了隔离期。
冯翠云:意外惊喜彰显人间真情
“高标准、严要求,我们是累了些,但可求得万无一失。”这是负责感控督导工作的竹山县潘口妇幼保健院感控办主任冯翠云口前的话。
据了解,在这10天里,是她带领医护和工勤人员,按要求送饭、采集核酸、送垃圾,各种工作分开做,一样也不偷懒;按规定消毒消杀、卫生打扫工作一日一次的改为两次;对多病的老人提前排查,建立吃药档案,提醒老人提前备好药……每一个环节冯医生都想到了。
70岁的黄奶奶是这批入住人员之一,10月25日在录入住信息时,工作人员留意到10月28日是黄奶奶的生日,随即便向冯医生报告,经一番商议后,大家悄悄定制了生日蛋糕。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祝黄奶奶生日快乐!”伴随着欢快的生日歌,一场暖心又感人的生日会在这里温馨上演。冯医生和几名身穿防护服的“大白”手持蛋糕、鲜花、贺卡走进了隔离人员黄奶奶的房间,陪她度过了一个特殊而难忘的70岁生日。精美的蛋糕、特制的贺卡、祝福的歌声……突如其来的惊喜,让黄奶奶夫妇倍感温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据黄奶奶老伴儿余爷爷透露,他们一家居住在市区,孩子是武汉某大学的一名教授,而他自己也是卫生战线上的一名老将,本轮疫情暴发后,余老也一直坚守岗位发挥余热。“这应该是我老伴儿过得最特别的一个生日,虽然在隔离,子女也没陪在身边,但这里的工作人员非常细心和体贴,让我们有一种在家的感觉,非常感谢你们,实在太有心了……”余爷爷动情地说道。
陈贵兵:细致入微强化后勤保障
“这么长时间,想孩子吗?”,笔者问陈老师,他自豪地说:“怎么不想,我的小棉袄老可爱了,她
陈贵兵是竹山职校财务工作人员,本次抽到隔离点负责后勤保障和行政档案资料整理。隔离人群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这次后勤服务工作的琐碎,但他任劳任怨,默默无闻。通过
黄艳:暖心服务打开心灵之窗
“我在这里得到充足的放松与休息,感谢黄艳妹子,谢谢大家。这里充满了正能量,因为你们,我对生活满怀信心,对疫情好转满怀期望”,一位大姐隔离期满临行前对后勤服务人员黄艳说道。
笔者了解黄艳具体做哪些事的时候,她说:都是小事,如老人不会开电视,教他们使用遥控器,房间温度及时调试、无线网络和热水供应等任何需求,只要他们讲出来,我们就会想办法解决。只有隔离人员没有想到的,没有隔离人员说到而工作人员做不到的。
除了这些,黄艳还负责前台接听电话,大厅消毒,走廊卫生工作。310隔离病房,有位妈妈带着小孩,由于已经隔离了15天,转运途中情绪极不稳定,加之对竹山不熟悉,她心理压力非常大。黄艳不厌其烦地和她通电话,有时一个电话就是个把钟头,为了稳定情绪,几次陪聊到夜半,无论这位母亲的语气态度怎样,黄艳都能耐心地聆听,很快这位妈妈打开了心结,心平气和地接受隔离。
诸如此类故事不胜枚举……他们角色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发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精神,把隔离点变为“温暖港湾”。他们提供专业、体贴的生活保障、安全防护、医疗服务、心理疏导,坚持“硬核管控”与“暖心服务”相结合,使隔离人员都能平安健康地回家。(程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