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当前正是水稻抽穗拔节,近日,肖家沟村村民正在为稻田除草、施肥,顶着烈日,忙得热火朝天。“今年水稻长势较好,会是一个丰收年。”望着稻田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刘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走进楼台乡肖家沟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新筑的水泥路连接河岸两边的农田,北星河水贯穿而过,稻田间,水稻丰茂,绿意盎然,微风拂过,稻浪翻滚。在蓝天的映衬下,绘就了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画卷。
肖家沟村位于楼台乡三台片区,北星河畔,2020年前属于贫困村。近年来,该村以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盘活了存量土地资源,让本村农户不出村就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稻谷。
突破发展瓶颈,盘活土地资源。2021年5月,该村计划利用河边非农田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项目伊始,许多群众提出质疑。后经村两委干部广泛宣传,70余亩非农田土地改造成标准化农田,项目区于当前7月建成,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得土成型、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提高了产量。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示范带动。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产业兴乡”总体目标,采取“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吸引了该村种植大户刘修兵,通过大户带动形式,发展水稻产业,守住老百姓的“粮袋子”。通过承包流转形式,带动了当地群众务工。据了解,第一年每亩水稻增收2000元左右。
科学技术管护,促进增产增收。为提升稻谷收成,该乡定期邀请了农技专员给予技术指导。“根据水稻苗的长势情况,开展病虫害防治、施肥等科学的田间管理,有助于水稻长势,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该村种植大户刘某告诉笔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好技术才会让农户种植有盼头。100余亩的旱改水农田项目正在规划中,下一步,我村计划以农用机械代替人工完成移栽和收割过程,不断加强技术管理,使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让‘粮田’变‘良田’。”该村党支部书记蒋磊讲道。(曾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