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网消息 弘扬工匠精神,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县经作站联合党支部对标对表,狠抓任务落实,以“七大”行动,做细、做精、做实产业发展链条,推动竹山县“十四五”期间中药材产业发展。
实施中药材基地标准化建设行动。在开发、保护、利用本地葛根、金荞麦、木天蓼、虎杖等道地野生中药材的基础上,选定以柴胡、山银花、黄柏为主导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通过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新建中药材基地5万亩。
实施中药材加工能力提升行动。依托合作社、种植大户建设一批中药材晾晒场地、烘房、仓储等初加工厂房及设施,支持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中药生物萃取、中药材饮片、食药同源的保健品、功能食品、药膳、美容日化品、中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研发,建设生物医药精、深加工生产线。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近期出台的《竹山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十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多渠道引进有实力的制药、流通企业进驻竹山。
实施地道中药材品牌打造行动。大力推广仿野生种植技术,严禁使用化肥农药,借助现有检测体系、技术与手段,建立中药材质量与安全管理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从基地种植、加工、到产品包装销售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
实施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构建行动。依托中药材天地网、农村淘宝、秦巴电商城,搭建信息平台,开辟网上销售渠道,使药农直接与药市对接,组织有关专家对竹山规模种植的中药材市场行情及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提供种植导向,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实施产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行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聘请2-3名省级中医药专家担任中药材产业发展顾问;引进3-5名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实中药材技术队伍;培训现有农技人员,提升农业技术人员的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培训直接从事一线工作的实用性乡土技术人才。健全中药材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网络。组建县级技术专家团队,加强技术人员培训,补齐技术服务“基层无脚”的短板。
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选择基础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花卉类中药材基地,配套建设人行步道(栈道)、观景亭(台)等休闲设施,打造以中药材为主题的旅游景点。三是构建医药特色服务项目。在城区、上庸、官渡等游游名镇开发药膳、药浴、药疗等康养类服务项目,构建大健康旅游产业。(李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