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守花开 匠心为育人

2021-11-26 15:00   竹山融媒体中心   东方

 ----张振武小学“快乐式”德育的走向与未来

邹高晓  


中华文明五千年,工匠精神传千载。所谓工匠精神,即创新坚守、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岗位练兵,对教师来说,是精练专技,提升课堂质量,增加生命厚度的追求;对校长而言,是守护花开,朝向育人质量,追寻教育梦想的修行。

张振武小学是一所以首义元勋张振武命名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荣获“湖北省文明校园”称号。回望年,学校秉承“共筑梦想,快乐起航”办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红色浸润,快乐传承,健康成长”为特色,以“在体验中快乐认知,在思辨中快乐内化,在生活中快乐行知”为内涵,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快乐”德育新模式,荣获2021年湖北省第一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之年。面对新历史起点,如何在时代召唤下,朝向美好办学愿景,让“快乐式”德育焕发出更强的活力,带来更大的育人效应,助推“快乐教育”向特色办学高位发展大步迈进,我们需要思考学校“快乐式”德育的走向与未来。结合此次岗位大练兵契机,我的思考有以下三点。

一、“快乐德育”管理体系“转”起来

在教师层面,为实现全员育人,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已经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三线三层一集中”管理体系“三线”:即校党支部、教代会、政教处、少先队、班主任一条线,主要抓好教师思政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教导处、教科处、体卫艺、教研组一条线,主要抓好教师培训、思政教研和学生社团工作;总务处、安全办、年级组一条线,围绕教学活动,主要抓好后勤、学生德育活动安全保障工作。“三层”:即学校行政决策层、中层管理层、年级组执行层,行政决策层作出的决定由中层管理部门组织落实,由年级组集体执行,各部门各负其责,组织教师交流研学体会、讲好教育故事,自觉磨砺精神风貌和职业操守。“一集中”指的是民主集中制,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保持相互平等、相互民主、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在学生层面,为强管理,建设良好班风,扎实推动班级德育,校常态化开展养成教育五评活动,即一周一次卫生工作红旗班评选、两周一次路队示范班评选、一月一次养成教育示范班评选、一学期一次十星级学生(班集体)评选、一学年一次新时代好少年、振武好少年评选。

继续优化管理制度,在“精益”上做文章,加大“三线三层一集中”和“班级五评”管理体系的运转效能,增强教师的存在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优秀品质的塑造和幸福指数的提升,是学校不断提升德育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二、“快乐德育”课程支撑“立”起来

一是扎实落实国家课程。坚持国家课程主体,严格落实《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思政,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组织专职教师参加优课展示,保障课程质量。要求教师在教研磨课中蜕变提高,推进学校“1345快乐课堂”德育课模式。利用一导、三学、四步、五乐“快乐德育”课模式把学生吸引在课堂,把政治启蒙和正确价值观塑造扎根在课堂,应是我们致力的追求。

二是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学校一贯坚持“大德育,生活时时有德育,学科处处德育渗透,成为教师日常教学习惯。近年来,学校大批教师荣获省市县“一师一优课”、“课内比教学”、“技能大赛”多项殊荣,展现了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德育一体化全面落实。当下,学校要继续贯彻“以德为先,五育融合”,大力推进课程全面渗透,把我校养成教育做成系统课程继续抓实抓深,让每一节课,每一次互动,都能渗透家国情怀、传统文化和生态教育,让更多的优课呈现生命的涌动与成长,达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三是夯实主题班队会课。近年来,学校的主题队会、主题班会紧扣家国情怀教育,亮点很多,课程规范,在形式上与学生发展吻合,在内容上与时代同频共振。上好常态班队课,抓牢竞赛班队课,夯实德育主阵地,成为学校落实德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不变法宝。2020年春抗疫期间,以“疫情育人”为中心的11期线上主题队会,涌现出60多节优质德育课,校推荐11节参加全县中小学线主题班会评比,获得全县一等奖8节、二等奖2节、三等奖1节。2020年秋参加市级德育班会竞赛荣获二等奖。2021年春季,学校“童心向党”主题队会评比,6节优质主题队会脱颖而出。这些生动的爱国教育课、敬畏自然课、生命安全课、文明礼仪课,给了学生可贵的生命成长能量,发挥了全县窗口学校德育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用好社团活动课程。学校积极推进国家课程主体,落实地方课程互补、挖掘校本课程特色,打造完备的三级课程体系。经过近几年的打磨,我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社团活动课程,开设有合唱、舞蹈、器乐、篮球、棋艺、足球、绘画、剪纸、国学等精品社团19个。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选课走班,在多种课程中切磋技艺,相互启迪,增进友谊,感受大爱大德大人文,享受在活动中道德成长的乐趣。学校要把社团活动当做校本特色课程做大做强,一切活动从学生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让德育愉悦化,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五是积极推行“1+2+N”实践课程。即每月学校组织一次校级实践活动,每月每个年级选择两门德育课程开展年级实践活动,每月每个班级中队自主选择N项活动进行个体实践锻炼。各班中队每月可以开展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填补校级、年级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如参加一次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一次班级评星活动、一次校内外志愿服务、一次孝老爱亲行动、一次田地农事活动、一次家庭安全隐患排查、一次“亲子悦读”、一次非遗文化传承……把每一次活动设计成课程,让学生的道德能够持续成长,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以落实、渗透、夯实、用好、推行等办法,在“专注”上下功夫,让“快乐德育”五类课程“立”起来,为学生积攒生命的能量,让学生在面向未来的路上,学会有道德的生存,有意义的生活,并给生命以价值。

“快乐德育”实施成效“亮”起来

以卓越为目标,在“创新”上用真心,抓好五条途径,“快乐德育”实施成效“亮”起来。

(一)抓“五评”考评,让学生以养成好习惯为乐

“养成教育五评”活动为抓手,根据《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张振武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等分学段制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分类别制定升旗集会、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管理、两操管理等评分细则,定期对班级习惯养成进行考评;组建“红领巾文明监督岗”,以及每周公示、每月量化等方式对对学生一日常规进行考评,促使学生养成文明习惯,享受成长的快乐。

(二)抓“十星文化”浸润,让学生以追星创星为乐

精心构建“十星文化”体系,以德育校本教材《星耀振武》为依托,鼓励学生争创“十星级学生、十星级班集体”,鼓励教师争创“十星级党员、十星级教师、十星级处室组”。“十星”创建的主体是学生。为保障创建质量,学校组建“党支部--政教处--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德育工作链,形成“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教师,教师引导学生,师生共建优秀班集体”德育体系网。让这一“链”一“网”,为十星文化活动保驾护航,让校园里“名师梦”“十星梦”“童星梦”不断涌现,让师生审美境界在十星文化浸润下不断提升,为“名校梦”增添活力。   

(三)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并重,让学生以道德养成为乐

深入挖掘首义元勋张振武英雄事迹,结合德育校本教材《红色振武》,用好纪念馆资源,通过“明礼明德,雅言雅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讲求诚信”、“崇德尚礼”、“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组织绘画征文演讲比赛、举办专题讲座、培养小小解说员、设立文明宣讲员等,落实 “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道德善举,享受道德成长的快乐,争做“形象优雅、举止文雅、志趣高雅”的振武好少年。

(四)抓“读行合一”,让学生以陶冶情操为乐

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校园内外精心植入各种文化元素,让学校文化由面到点,无声浸润,使特色班级文化与校园人文环境相得益彰,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书法展、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在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提高学生的情趣追求和审美素养。当下,学校既要通过“读”来陶冶情操,还要通过“行”来知行合一。利用好各种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行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涵养学生灵气,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这个“行”的过程中卓然向上,展现生命活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五)抓家校合作,让学生以自信沟通为乐

学生所到之处,皆是德育场所。精心构建“三位一体”德育共同体,将“快乐德育”延伸到家庭社区,以家庭和谐促进学生人格塑造、品性养成。通过召开家长会增强德育合力,利用访万家活动推动学生养成好习惯,建立家长委员会为学校广开言路,组织家庭美德实践活动培育家庭新风尚,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提高育人水平,用好校讯通、校园网、家长QQ和微信群等新媒体家校合作平台,使家校沟通交流日常化。通过家校社联盟的共建共育,预防德育教育出现断层,协同提高育人效果,培养积极向上、自信阳光的学生。

精工利器,匠心铸魂。思考“快乐式”德育的走向与未来,就是要弘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创新精进,让学校“快乐”德育“转”起来,“”起来,“亮”起来。用“双减”背景下这张精心锻造的名片,丰富学生的生命形态,积攒学生的生命能量,创造学校教育新生活,把学校真正办成让学生获得成长、教师获得发展、家长获得希望的乐园,以实际行动和卓越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作者系竹山县张振武小学校长)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