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退兽进,野猪下山,人兽抢粮偏远山区农业生产该如何应对?

2021-08-20 16:07   竹山融媒体中心   东方

熊飞

初秋时节,正是山区玉米、水稻、红薯、花生等秋收农作物即将成熟时节,也是一些偏远山区农户对野兽危害庄稼感到束手无策、极为烦恼时节。近期,地处鄂西北山区的竹山县,已接到柳林、得胜、擂鼓等多个乡镇的农户反映,野猪在当地危害猖獗,粮食作物损失较大。“过去野猪只在山林、灌丛里活动,这些年野猪胆子越来越大,不仅糟蹋种在山上的庄稼,秋季甚至跑到山下跟农户抢粮,一些农户敲锣打鼓、放鞭炮、放音响、树假人,费神劳力想尽办法驱赶,但野猪习惯后根本不怕,因此收效甚微。除野猪外,猪獾、狗獾等其它野兽也跟着危害,辛苦一年眼看就要到手的庄稼,几天就被野兽糟蹋得不成样子。现在国家要求农户多种粮食,同时又要农户不得伤害野猪,有的农户种粮后损失巨大,却得不到半点补偿,真是欲哭无泪。现在山里人种点庄稼,实在太难了”。擂鼓镇腰庄村书记曹勇,说起近期当地野猪危害,就感到相当的无奈。

近年来在鄂西北一些偏远山区,以野猪为首的兽害已上升为粮食作物主要灾害。其主要原因,一是生态搬迁、移民安置,不少村民移出大山,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改行外出打工,留在偏远山区种地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年纪越来越大,对野猪的威慑力越来越弱;二是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后,偏远山区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加大,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增加,但大型食肉动物却基本绝迹,野猪性情凶猛、繁殖力强,目前在鄂西北山区几乎没有天敌,因而近年来数量激增;三是我国对枪支实施严格管控后,村民在与野猪对峙时已处于劣势,2000年野猪等野生动物被国家林业部列入“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保护动物名录后,野猪受到严格保护,不得随意捕杀,野猪在山区基本没有了威胁,导致一些地区野猪数量剧增,在与人类对峙时有恃无恐;四是人退兽进,人类从山里逐步外迁后,野猪迅速繁殖、数量增加,其栖息、活动、取食范围必然扩大,秋季各种粮食相继成熟,野猪自然乐享其成、成群下山抢食;五是野猪在田间危害时,不仅啃食会造成较大损失,在田间横冲直撞、肆意破坏造成的损失更大,严重时造成农户种植的粮食颗粒无收。

面对日益加重的野猪等兽类危害,偏远山区农户一方面要遵守国家法律、保护野生动物,一方面要抓好农业生产、保住即得种植成果,两难之下到底该如何应对?

首先,对野猪数量过大、危害猖獗的地区,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捕杀。保护环境关键是要维护生态平衡,目前在鄂西北部分偏远山区,野猪已经泛滥成灾,不仅威胁到人类的正常农业生产,也打破了既有的生态平衡,因此应破除保护野生动物就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惯有思维,在深入调查与综合研判基础上,对部分野猪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地区的野猪,争取政策、成立专业狩猎队伍进行捕杀,适当控制其种群数量,在保证当地粮食安全同时,使生态恢复正常。

二是对野猪数量大,但无法组织捕杀的地区,可调整种植结构,改种野猪(或其它野兽)危害较小或基本不危害的作物。如在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区,可以改种茶叶;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地区,可以改种野猪基本不危害的川乌、金银花等草本药材,或杜仲、厚朴、梭罗果、盐肤木(倍树)等木本药材;适合种植果树的地区,可以改种核桃、板栗、猕猴桃等果树;也可根据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改种菌材林或竹林等其它经济树种。因地制宜改种后,只要种植管理得当,其经济效益比种植粮食作物更高。

三是对已经造成危害的农作物,要及时统计上报,给予足额补偿。目前竹山县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猪危害庄稼已建立补偿机制,农户庄稼受损后能够得到迅速补偿,但在非保护区目前尚未建立此项制度,许多农户因庄稼受损后得不到补偿反响强烈。竹山县属南水北调水源区和水土涵养地,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保证清水进京,是当地的一项重要职责。针对野猪危害逐年加剧、农户受损严重这一实情,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对野猪等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及时按照损失程度给予农户补偿,同时引导农户逐步调整结构,尽量减少或避免危害。只有保证农民切身利益不受伤害,人与野生动物才能和谐共存,农业生产才能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竹山县农业农村局)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