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红陈家山 ——记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擂鼓镇新堰村

2021-08-19 09:51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陈兴云

  一大早,陈家山下的擂鼓镇新堰村便热闹起来。村民们在山上采摘茶叶、山中管理核桃、山下养植香菇、地里种植烟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里,处处可以感受到脱贫攻坚给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 

  村美、民富、产业兴,这是擂鼓镇新堰村深度融合“党建+”发展模式,深化支部示范引领,以打造生态优美、群众满意、产业兴旺的“沁香新堰”为目标,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2020年,新堰村实现无到县级以上信访部门上访、无网上问政、无安全事故“三无”目标,获“市级文明村”、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建强班子有新手段

  一个通报,改变了擂鼓镇新堰村。2016年,新堰村由于缺少后备干部、发展党员为零,被县里列为“软弱涣散村”,开始挂牌督办整改。这个通报一出,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头疼了——村支两委班子青黄不接,然而村里的年轻人却不愿回村发展。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共同的“心病”。于是,在村党支部书记陈必珍带领下,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确定了“一个好书记、一个好班子、一个好队伍、一个好制度、一个好思路”的整改思想,积极发掘村里的能人大户、外出务工有志青年。2016年底,村里的有志青年朱海波、冯振华、喻荣、冯华波回到村里成为村里后备干部,其中朱海波在2018年村支两委换届中成为村委会委员。

  班子强了,队伍年轻了,村子也大变样了。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边干边学,摸情况、找问题,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抓好党建聚民心,发展产业谋致富。经过一系列举措,原来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如今变成了基层党建红旗村,干部群众一起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产业发展有新思路

  脱贫致富,落脚点在产业,关键是产业到户到人。新堰村是省定重点贫困村,全村276户102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533人。然而,村里群众没有支柱产业,依然是发展自给自足的农耕产业,致富渠道非常单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看来,“省定贫困村”的帽子是全村的耻辱,尤其是看镇里其他兄弟村都是这项目那产业,一看自己村里产业很单一,致富门路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琢磨着如何带领群众尽快致富。于是,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通过摸索,确定了“两叶一菌”和中药材、核桃五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一村一品。

  产业确定了,如何发展又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难题。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以“靶向疗法”推进产业发展,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班子5名成员一个人领班一个产业,打消村民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2016年,新堰村兴建食用菌大棚发展香菇,然而村里贫困户一直都在观望。于是,村委委员朱海波带头发展食用菌6万棒,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村36户贫困户共发展135939棒食用菌,获利40万元以上。现如今,该村已发展茶叶500亩、烟叶150亩、食用菌15万棒、核桃100亩、中药材基地150亩,实现了户户有产业目标,于2018年顺利摘掉贫困村帽子。

美丽乡村有新气象

  “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信得过。”这是新堰村现如今的良好生态环境。早些年前,新堰村矛盾多、纠纷多,“社会生态”很差。因此,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达成共识:“要脱贫,就要先治乱;要发展,就要改善风气。”

  “无论问题能不能解决,都要给群众一个答复。”新堰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必珍说。新堰村实行每周星期一接访,无论哪家有矛盾、有纠纷、有意见,都可以在当天到村委会与“村支两委”班子交流沟通,大家一起协调解决。同时,该村还利用无职党员、网格员作用,充当邻里矛盾调解员,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作为村上的一名老党员,就是要发挥余热,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该村无职党员李大田说。目前,该村已经做到十年“零”上访。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率先垂范,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作为村级治理的重点。2018年,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提出一个新风尚:禁烟花爆竹,原来早些年新堰村红白喜事、过节气都比着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环境不说,还劳民伤财。于是,新堰村“村支两委”班子带头禁止烟花爆竹,一家一家做工作,一户一户讲道理,思想工作做通了,社会风气也好了。“我们算了一笔账,原先每年一家要燃放烟花爆竹1000多元。现在禁止了,全村每年可以省下二十多万多元。”(卢波)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