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筑梦新竹山】圣水湖,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2021-08-04 09:31   竹山融媒体中心   贺荣靖

【开栏语】为全面总结全县“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一核两带三为主”取得的发展成就,系统化推介县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确定的“一核两带三区”区域布局、“一体系三驱动”产业布局落实举措和“十四五”发展思路及重点,从2021年3月1日开始,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筑梦新竹山——竹山县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大型主题宣传,以在全社会引起共鸣、推动共识、形成共振,激发奋进“十四五”的强大正能量。敬请关注。


辉煌十三五•奋进十四五•筑梦新竹山

——竹山县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28)

——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工作纪实


碧波万顷,轻舟犁浪,游鱼嬉戏;

长空万里,雁阵穿云,百鸟翔集;

最美湿地,风光旖旎,如诗如画……

这就是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湖北竹山圣水湖是潘口水电站修建形成的人工库塘型湿地,面积达3255.2公顷,体量之大,堪称翘楚。近年来,竹山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造福竹山人民进行了有益探索。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科学有序,保护修复得到加强,公园品质不断提升,自然优势日渐转化为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体制机制健全完善

县人民政府出台《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从法律法规层面对湿地进行保护管理,提高湿地公园的重要地位,促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该办法明确了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启动了环境保护督查、问责机制。健全完善上下齐动、左右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林业、环保、农业、水利、国土、住建、公安等职能部门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切实解决相关事宜,形成了齐抓共管、协作配合的良好格局。

公园建设有力有序

制定《湖北竹山圣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年—2020年)》,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文件,严禁与生态无关的项目进入园区,严格控制利用的区域和范围,做到谋划在前,规划先行,有的放矢。

实施系列源头治理工程,投资2亿余元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建成人工湿地2处,垃圾填埋厂2座,污水处理厂2座,健全完善防洪排渍电排建设以及地下管网、湿地植物栽植、污水处理设备等配套设施。

守住生态红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渔还湿、生态修复等系列保护措施。实施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湿49.8公顷,完成圣水湖周边生态植被恢复20.73公顷,荒山绿化59.6公顷,封禁治理53.33公顷。清除湖面围网长2392米,退渔还湿分流安置渔民95人。完成湿地消落带绿化200余亩,在生态保育区修建钢丝围栏3000米,形成水质防污染隔离带。

生物监测科学规范

设立上庸、峪口2处湿地监测管护站点,加强湿地水质、环境、野生动植物、候鸟等科研监测,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得到加强。

圣水湖整体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部分区域水质达Ⅰ类标准,为“一江清水送北京”和十堰主城区安全饮水提供坚实保障。

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在904种动植中,鸟类新增40种,鱼类新增9种,植物新增4种。其中,

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野大豆、金荞麦);

列入国家Ⅱ级保护两栖动物1种(大鲵);

列入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2种;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2种(红腹角雉、红腹锦鸡);

列入省级保护鱼类3种(多鳞白甲鱼、东方裂腹鱼、长吻鮠)。

资源安全保护有效

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要求,稳定巡护队伍,固化巡护路线,明确巡护内容,加大巡护力度。

选派2名机关干部、选聘8名管护人员充实到巡护一线,壮大日常巡护队伍。巡护管理情况做到每天详细记录,每周小结分析,每月全面总结。每年累计巡护管护近800人次。积极协调公园周边镇、村居民参与保护管理,构建了共建共管、共同参与的巡护管理网络。

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安装10余套远程监控高清视频设备,建立视频监控总室。安装水质监测设备4套、鸟类监测探头2个,不断完善鸟类、水质、土壤、气象监控监测。购置航测无人机1台,增添巡逻快艇1艘,形成定点监控、空中监测、湖面巡逻三维一体监管模式,实现公园资源监控全覆盖。

先后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开展圣水湖库面网箱围网拆除、水上餐厅取缔、采砂场关停、钓鱼台清理等园区专项清理行动。组建工作专班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水生生物保护区“净库”、“漂浮物”打捞等专项行动。大力整治消落带围垦、保育区放牧等破坏湿地违法违规行为,下达整改通知书20余份,湿地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科普宣教氛围浓厚

完善湿地宣教体系。紧紧依靠湿地科普宣教馆、访客中心、“庸”文化博览园等宣传阵地,通过户外宣教长廊、十星广场、文化橱窗和宣传小径、宣传亭、导向标志等载体,广泛设置湿地知识、宣教内容、湿地保护、建设管理等,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湿地宣教馆先后被授予“2019-2023年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生态教育基地”、“十堰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拓宽湿地宣教渠道。加大湿地科普宣教馆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全国游客参观学习1.5万余人次,播放湿地知识宣教片60余场次。“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环保日”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常态化开展,志愿者进湿地、中小学生进湿地、湿地文化进校园等实践活动火热进行,全社会关注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意识日益增强。

加大湿地宣教力度。编印《生态名片圣水湖》《大美圣水湖》等宣传画册2000余套,印制宣教读本1500余本,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制作动植物讲解牌、生态环保标语、湿地小知识户外宣传牌等1000余块。拍摄制作湿地专题宣教片《吹尽狂沙始得金》,发送湿地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短信,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推广湿地保护常识,圣水湖丰富的湿地资源、优美的湿地景观、独特的湿地文化得以展现,“保护湿地、人人有责”的氛围日益浓厚。(圣水湖管理局陈桥)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