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外公的坎坷求学路

2021-08-02 16:52   竹山融媒体中心   王泽昆
听竹山,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平凡微光中的感动

——记外公的奋斗史

作者:董若容

  朱光潜曾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每个人都无法超越时代的束缚,外界的作用因子在每个平凡小我的身上都烙刻着或深或浅的时代印记。在与时代的相生相伴、既依赖又博弈中,生命拥有了江崖石壁上的花纹般富有层次的美感。回望人生之路,我的外公外婆尽情地采撷着生命中曾拥有的平凡温暖,用泛黄的回忆打动着我真实跃动的心。
艰辛求学路
  1941年,在竹山县竹坪乡柳坪沟村的一户农家中,我的外公出生了。作为家中长子,取名为李贵厚,因为家人希望他富贵敦厚。外公天资聪颖,但无奈村中未建小学,迟迟无法入学。直到他12岁这年,村里终于集资修建了一所村小,周围的孩子得以在此接受教育,外公也如愿进入学校。可是学校的问题解决了,学费还得自己挣。于是外公便常在上学途中和放学路上采摘金银花和半夏,等摘满了一篮子,便送去供销社换些零钱。就这样,外公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勉强支付了书本费,没有为家中增添太多负担。那时的小学不供应午饭,因而外公只有饿着肚子坚持到下午放学。这样艰苦的学习条件,并没有使外公失去斗志,相反他以更加顽强的意志汲取着书本中的精神营养。
  小学毕业,外公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秦古三中,这是当时竹山县西西片区唯一的一所中学,在4个乡镇区公所只招40名学生,而外公便是这40人中的一员。可是,学校的办学条件依旧很差,劳动就成为了日常功课。由于家庭贫困,生活费还是自己想办法,于是外公便与同学们一起帮别人挖生地送到供销社,帮工地搬运石头,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据外公说,当时10块钱就是两个月的生活费。假期回到家,外公既要写作业,又要做家务,照料自己的弟弟妹妹。回到学校,还要在学校菜园里劳动,挖地、砍柴、种菜……老师和学生们辛勤的付出,使学校菜园年年丰收,师生的伙食总算得以改善。
  1958年,“大跃进”火热开展,全国上下大炼钢铁,学生们也被组织动员参与到炼碳淬钢中。那时外公正上初二,也加入到打柴烧炭的行列。由于炼钢铁的地方不通车,炼制的铁只能靠人力搬运到集镇,年轻力壮的外公便在此行列之中。背篓里盛装着铁块,稚嫩的身躯恭顺的弯下脊梁,任凭背上的草绳将皮肤磨出一个个细小幽深的伤口。此后,他曾无数次往来于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直到他真正走出这大山。
  1959--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加之决策错误,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各地粮食紧缺,学校的菜园成为了很多人觊觎的良地,因此学校安排学生轮流看守菜地,外公及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只为借机偷吃些蔬菜充饥解饿。这一年,外公也进入了高中,但他的高中生涯只持续了一年便被迫中断。由于国家财政困难,教育也同步萎缩,全国不少高中都在缩减学生数量,外公因为年龄偏大被迫辍学。就这样,他与学生生涯作别,无奈地和学校挥手告别,匆匆步入社会。
爱岗敬业星
  1961年7月,外公回到家乡竹坪乡,同年8月担任了大队会计。1964年,凭着出色的珠算能力,外公进入竹坪银行工作,后又任该行行长。他将诚信作为一生的追求,在具有一流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以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自己,把自身所学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1966年,外公调入竹山县银行担任人事股长。在岗期间,外公认真管理人事档案,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制度,增加干部队伍活力。他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自己的人品,总是秉公办事、一丝不苟,从不拿原则做交易。对待员工的人事调动,他都会在银行需求和员工家庭状况之间作权衡,切实考虑员工利益,赢得了职工的喜爱和赞美。2001年,外公光荣退休,享受晚年生活。
  几十年如一的实际行动,外公践行了当年的入党初心。他说:“忠诚、敬业、奉献不是一句空话,我把最基层的工作做好,这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图为外公参加县委党校扶贫干部培训班合影(一排左三为外公)。


  外公讲起自己的求学过程最是动容,那时九年义务教育还未普及,学习机会是无比宝贵的。正因这种得来不易,外公的求学路充满了艰难。而正是那曲折的学习经历,锻造了外公坚毅的品格,成为无数个黑暗夜晚里,他与困难顽强抗争的力量之源。今日教育资源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的教育公平性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获得教育的途径大大拓宽。但此时我们或许仍缺乏外公求学的精神,少了那份钢铁般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知识的渴求。外公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反思与警醒,使知识在我眼中更具神圣感。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老党员,外婆和外公分别于1965、196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外公外婆都被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对他们的最大褒奖。

图为外公外婆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合影(摄于2021年7月)


  外公外婆平时很少谈起自己的往事,这次采访,既让我得以了解到他们的经历,也使两位老人找到了一个梳理自己生命印记的契机。人对于往事总是无比宽容,不管曾经是好是坏的回忆,多年后谈起它时,大多数人都能会心一笑。无数个细节在一点点遗忘中掩埋,最后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剪影,一个梦幻美妙的剪影。时间就是这样与大脑配合着,送给人们一份过去的大礼,让幸福或不幸的人,都对旧事怀着一种崇高的向往。生活是人类自己创造的,这毋庸置疑,但某种程度上,生命的美感也是人类留给自己的。在对过往的回顾中,人们看到了纵横贯穿的时间,看到了复杂交织的地点,时空的构建让人们看到了自己其实只是广袤沙地中的一粒沙。但若拾起这沙细细来看,它又是那么独特美丽,在它之上,也有丘壑、河流、林木,那也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向往波澜壮阔,却忘了平凡中的点滴美好。那些闪烁着微光,略有模糊的质朴记忆,才最是充满生机。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董若容,郧阳中学学生。
朗读者:

  杜登艳,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线投稿。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