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灵的风景
作者:朱琳
端午假期,在翻资料书的时候,偶然被一张照片吸引了眼球。照片中的我刚满周岁,父亲蹲在我旁边,他意气风发,精神抖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露着一个男子汉的气概。我一时百感交集,打开微信,认真地拍下这张照片发给远在外地的父亲。片刻后,父亲打来视频电话,我第一次这么仔细地看着他的脸,相比十多年前,父亲的脸上写满了沧桑,爬满了皱纹,照片留住了美好但也映射出逝去的日子!
作者供图
电话那头,父亲还是保持惯有的严肃语气,问这问那,而我也在不断回忆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像大多数父亲一样,为给儿女一个更好的家,选择外出打工,我也像大多数女儿一样,父亲虽然不在身边,但父爱永远都在!
记得去年高考暑假,我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虽说炎炎夏日,但对于青海地区来说,却已是遍地黄草。父亲工作的地方是半间老屋,屋里很简单,一个小板凳,一个单人床。蓦地,有一股清香飘进我的鼻尖,那是小桌上的两个火烧馍。坐了十几个小时车的我饥饿交加,父亲说他知道我要来,特地让阿姨多做了几个馍,我心里想,明知道我要来就简单做一个火烧馍吗?况且我戴着牙套,不能吃硬的。这时,只见父亲拿起一块馍,撕开外面的硬壳,滚烫的馍烫着他的手,他却咬着下唇装作轻松的样子,把里面的软囊递给我。我抬起头看见那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被烫的赤红,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一阵心酸……
吃完饭后,我拿起玻璃杯喝水,却一不小心把杯子打碎在地上,我正准备伸手去捡玻璃片时,父亲跨步过来握住我的手说:“别割到手了,我来!我来!”一瞬间,心头涌起一阵暖流,这无微的关怀,如那初升的太阳,照进心里暖暖的。
那天晚上我才知道,父亲每天都在厂子边的草屋里休息,我也跟着去了。我知道,青海的风雨是变化不定的,为了让生产出来的作物不淋雨,也为了厂里上百个工人的生计,父亲每天都不敢熟睡,稍有风雨就起来看看。果然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暴雨说来就来,然而因为我的到来,父亲第一时间不是去保护作物,而是拿起雨衣给我穿上,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到他弯着四十五度的腰给我拉拉链,雨淋湿了父亲的发丝,从发上滴垂到耳根。迷蒙的烟雨中,我看到了山坡边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也弯着四十五度的腰为小白杨遮挡风雨。我想,这世间再也没有一种情感,可以超越这浓浓的父爱。
时光若水,无言即大美。父亲一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父亲”的意义,农村出生的他一直都告诉我读书才是出路,拼尽全力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记得疫情期间,我们被困山区老家,封城封路,而我正处于高三的最后冲刺阶段,网课没有信号父亲就给我在房顶搭棚子学习,复习没有资料书,父亲就走了三天三夜的小路回城里给我拿书。现在想来,疫情肆虐,您是鼓了多大的勇气才敢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只为了女儿的高考啊。也许每个父亲都是这样,也许你们的话语并不多,但无私的爱却表现在一言一行中,“父亲”这两个字是沉甸甸的,只要我需要你都在。
在我心中,父亲是个大英雄,他会省下血汗钱为村里的疫情工作捐款,并告诉儿女,国家有难,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一直都在;为了儿女读好书,他能在
烈日下扛起滚烫的钢筋,也能在刺骨的寒风中奔走操劳,只为儿女能在温室中快乐成长。您会的太多太多了,您受的苦也太多太多了,您默默扛下所有,只为护家人周全!
我细想:我人生前十八年的顺利,或许就是父亲您把我保护得太好,但是我不想成为你的软肋,让我成为你的铠甲吧!我要为你遮挡烈日风沙和雷鸣骤雨,让我把人生最美的风景都献给你。同时也借此文,向无数个为家庭而努力拼搏的钢铁父亲们致敬,也对远在青海的父亲说一句:爸爸,我爱您!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朗读者:
朱琳,竹山一中2020届毕业生,现就读于湖北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线投稿。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