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托起竹山乡村振兴梦

2021-05-25 09:57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贺荣靖


  绿茶飘香,中蜂蜜甜……仲夏时节,走进竹山县农产品交易中心优质产品琳琅满目、产业硕果沁人心脾。

  好山好水养出好产品。近年来,竹山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地理条件和生态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以生态茶、中华小蜜蜂、高山中药材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已经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优势产业。


  茶叶托起“致富梦”


竹山上庸镇生态茶园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曾是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村民农业产业自给自足的真实写照。该村6个村民小组,454户1770人,居住于崇山峻岭之中,过去以传统种养为生,祖祖辈辈在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

  2016年,竹山县明确,将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首选产业、支柱产业”,并制定茶产业发展3年规划。该村抢抓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政策机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把荒地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了1500亩茶叶,加上原有的500亩老茶园,人均茶园面积达到1亩以上。

  “有产业作支撑,村级发展后劲足,群众持续增收有保障。”得胜镇圣水村村党支部书记师利波介绍,2019年,他牵头成立湖北圣水村茶业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领村民走上一条茶叶兴村、产业富民的新路子。目前,公司通过长期收购茶农采摘鲜叶、组织茶农务工等方式,带动本村400余户茶农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目前,得胜镇茶园总面积达3.6万亩,80%以上的水田和90%以上的旱地基本实现茶园全覆盖,90%以上的农户从事茶叶种植。通过建优建强茶叶基地,得胜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叶专业镇。该镇以“十星红”为龙头,在册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培植出了“十星红”“秦岭源”“飞云山”等优质茶叶商标37枚,逐步形成产业矩阵效应。

  “既要让荒山盖上了‘绿被子’又要让百姓鼓起了‘钱袋子’!”竹山县委书记龚举海说,“生态+产业”打造了一张响亮的“茶名片”,促进茶农持续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现如今,在竹山16个产茶乡镇201个村,实现了村村有合作社、村村有基地。茶叶产品涵盖绿茶、红茶、黑茶、花茶多个类别,培育出圣水毛尖、十星红、竺山红等知名品牌。2020年,竹山县产干茶6506吨,综合产值近22亿元,带动15万茶农稳定增收。“以茶强村、以茶富县”,一步步成为现实。


  蜜蜂喜唱“甜蜜曲”

擂鼓镇风之谷科技馆


  竹山风景秀丽,气清新花草芬芳,是一片宜业宜居的热土。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还吸引了一项富民新产业——中华小蜜蜂在这里安居乐业,唱出乡村振兴甜蜜曲。

  在竹山擂鼓镇广山村山林深处的一片坡地,数十个蜂箱依次排开。蜜蜂养殖户王忠生,戴上有面网的帽子,走到一口蜂箱旁蹲下,小心翼翼地打开盖板检查产蜜情况,随着一片蜂箱被缓缓取出,金灿灿的蜂巢上布满了小蜜蜂,蜂巢里的蜂蜜晶莹欲滴。

  去年,竹山大力发展蜜蜂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王忠生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开始试养了60箱中华小蜜蜂,经过繁殖分箱,现在变成了110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大户”。

  在得胜镇石底村刘集银家房前屋后,大大小小摆放着90多个蜂箱,不时有蜜蜂飞来飞去。刘集银介绍,刚开始他养了20箱蜜蜂,通过不断学习取经,在掌握了养蜂技术之后,他把蜂箱扩大到95个。“大山蜂蜜,很土、很香、很健康”尝到了养蜂甜头,老刘信心百倍。和刘集银一样,得胜镇有7多户养蜂户,养蜂规模已达到1200箱。

  为了将蜂蜜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竹山积极争取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的支持,把培育中华小蜜蜂产业发展列为列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在擂鼓镇建起“蜂之谷科普馆”“金叶情甜蜜工厂”,打造出“繁蜂-养蜂-取蜜-收购-加工-销售-观光”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基地,注册了“崔家蜜”蜂产品商标。在2020年11月全国蜂业大会暨中国特色蜂蜜供需对接会上,竹山县被授予“蜂业扶贫先进县”的荣誉。

  截至目前,全县蜜蜂养殖数量达2.7万箱,年产蜂蜜350吨,蜂蜜、蜂胶、蜂王浆、花粉等各类蜂产品年产值近7000万元,带动1200户蜂农发家致富。


  药材书写“大文章”

宝丰镇桂坪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竹山县与世界著名的“华中药库”神龙架接壤,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竹山把中药材作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通过政府扶持引导、部门乡镇配套服务和抓点示范,全县药材产业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

  5月19日,在宝丰镇深沟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张智东就跟工人一起在金银花地里忙活着。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山楂、川黄柏、黄栀子等中药材长势旺盛,在雨露的滋润下显得愈发青翠欲滴。

   “你看这些金银花已进入采摘旺季,只要天气好,今年收成应该不错!”张智东望着满山含苞待放的金银花,喜上眉梢。

  今年40多岁张智东看准家乡的中药材产业,放弃在外打拼的机会,回村流转土地302亩,投资150万元,带领23户村民通过合作社专业化种植种中药材,使加入合作社的药农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近年来,宝丰镇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来抓,结合当地村民种植中药材的习惯,因势利导,因村施策,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

  “五一”期间,在宝丰镇桂坪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芍药竞相盛放,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坡上铺满了紫红色的花朵,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赏花拍照,成为小众美景的打卡地。该村规划土地10000余亩,种植柴胡、射干、黄芩、芍药、决明子等中药材,促进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和宝丰镇一样,近年来,在竹山县有13个乡镇发展中药材产业。竹山县柳林乡与神农架大九湖毗邻,是竹山县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该乡墨池村村民史代聪是一名残疾人,靠请零工种植川乌、玄那等中药材200亩,年毛收入达50万元,刨除种子和人工费,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中药材种植大户。

  据了解,竹山共有中药材607种,其中包括金钗、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等多种名贵药材,全县中药材面积达20万亩以上,共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0多家,种植大户近500户,年产值过2亿元。

    (向继华)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