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撩人,踏青去

2021-04-02 15:54   竹山县融媒体中心   苗东升

谢心红

又是一年春来到,茶余饭后人们总也离不开的话题便是“踏青”。或是憧憬“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动人场景;亦或是向往“芳草拾翠暮忘归”的意境。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乘着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与踏青结下不解之缘,吟诗作赋,大书雅怀。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兴高采烈,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踏青休闲,野外郊游,其意当在“玩”之外,而存乎“文化”之中。

这是因为久居城堡之中的上班族,早已厌倦了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那些厂里的工友们,一进门就关进牢笼,八小时之内得拼命干活,巴不得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于那些已有家室儿女的全职太太,平日里被油盐酱醋、浆洗缝补、接送子女上学放学忙得焦头烂额,巴不得解下围裙走出家门,放松一下自己;至于那些久坐办公文案或电脑之前的“白领们”,每天在家门---办公室门两点一线间逡巡,十指在键盘上游走,头首在卷碟中深埋,小心翼翼地工作,偷得半日空闲也是求之不得;老人们更重视颐养天年,他们喜欢在春日暖阳下舒展筋骨,踢脚弯腰,吸收大自然的氧吧精气,作为一种保健;对于原本就厌静好动的年轻朋友们来说,回归自然无异于笼中之鸟振翅展翼,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翱翔。

怪不得你看那些游走于青山绿水间的人们,总是那样的精力充沛,神采飞扬,不拘俗节,挥洒百态,神情亢奋,放浪形骸,将那悲悲戚戚、愁云怨雾一扫而光!

明代学者陈益祥提出“六养”:“ 水声养耳,绿草养目,观书养心,琴书养指,杖履养足,静坐养筋”可见踏青是一种养生文化。

再从情感交流的角度看,踏青也是一种文化。

不要说同住一幢楼房而不相识,同处一个部门而不打招呼,同在一个单位而不知姓名,就连再熟悉不过的人平日里因为大家都各忙各的事情,也很难说上几句话。

而一旦结伴出游,相互之间尽可以聊,尽可以侃,此刻没有纪律约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忸怩作态,更没有上下大小和长幼贵贱之分,诸如那些粗言俚语、荤段子、蛮黄话也会在不经意间直往外冒,大家在回归自然的轻松氛围里,在友好善意的嬉笑打闹中,加深了交往,增进了友谊,联络了感情,连平时偶有“疙瘩”的也会借此机会一笑泯冤仇。

踏青,首在“踏”字,踏的本义为“用脚踩”,后引申为“亲自到现场看”。踏青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可独自踏,可结伴踏,可步行踏,也可借助交通工具踏。

度过严冬,人们企盼春天里希望、前进、向上的力量。正是那山水花木的返青将绿色的生机带来,让踏青者在“青”一色的海洋里徜徉,一听一看,一书一吟,踏出一份情趣盎然,踏出一份悠闲自得。

踏青先要看草。春天的草是最宜人的草,经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历练,小草将无限的生命力铺呈给大自然,让春更柔,春更青。踏青路上嗅嗅草香,清新的气息是否也传递出一种做人的淡定。

踏青再要看花。春天的花是最可人的花,且不说“出门俱是看花人”,只是万千妙趣的花吸引路人驻足观赏,就已经让“出门人”俱是“看花人”了。暖阳高照,花朵用赏心悦目的色彩装点大自然,让春更鲜,春更艳,踏青路上赏赏花颜,素雅的风姿是否也透露出一习动人的气质。

踏青还要看水。春天的水是最诱人的水,清澈见底,淙淙而去。解冻冰封,溪流用热情的欢呼声唤醒万物,让春更纯、春更美。踏青的路上品品水纯,恬淡的味道是否暗藏着一番为人的朴实。

踏青最后要尝新。如期说“踏青”,不如说是“寻春”。这边多一棵新芽儿,那里多一片新叶儿,花草尚如此,踏青者更是要在春天里发现新事物,尝试新行动。踏青路上放飞心灵,迸发的灵感是否还预示着一份骄人的成绩。

正是踏青好时节,让生命的气息嵌入脑海,于广袤天地间寻找心灵的纯净和闲适,尽情畅语,放声欢笑,挥洒心底里至真至善的爱意吧。或许这情、这景、这与舒展春天的亲密接触,就构成了一则春天只可意会的寓言吧。

快带上亲人,约上好友,我们踏青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