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竹山|关于后山的回忆

2021-03-09 09:37   竹山融媒体中心   王泽昆

听竹山,听竹山故事

我们为您分享一个故事

留一段记忆

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为您分享的文章题目是:


关于后山的回忆 
作者: 王强

  后山是我最熟悉的景物之一,尽管不起眼,却伴随了我成长的历程。它就是位于竹山县城西的郭家山。每个清晨醒来,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它的样子会第一时间映入眼帘。有高大的树伸入天空,有翠绿的低矮植被覆盖地面,也有山间小道通向山顶。这些景象除了阴晴雨雪和四季更替之外,多年不变。

  我时常站在阳台,把头伸出窗外,更近距离地欣赏这座山。这样总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树木的随风摆动,花朵上的蜂蝶,突然蹿出树林的惊鸟,扛着锄头上山的老农……即使闭上眼睛,也有大自然的声音飘进耳朵里:风从不同方向吹来,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花草树木摇晃地哗啦作响,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也在树木和电线杆之间跳跃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正当沉醉于这些景色时,花香和泥土的味道会随着一阵微风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伸长脖子多闻一会儿。这个原本单调的景点,突然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这座山,它是我儿时的乐园。童年里,我会约上三五个伙伴,爬到山上,俯视这个城市。山虽然不高,但登上山顶,风突然变大,空气里也弥漫着不一样的气息,四周的树木比从阳台上看到的更加枝繁叶茂。我们都会好奇的在山顶上来来回回的走动,不断变换角度去看山下的事物,楼房变得像积木小屋,我家阳台也变得陌生,路上的行人如同蚂蚁,河流也成了小溪,更远处是重重叠叠的山。

  那时候,我们都不喜欢夏季,因为夏天浓密的植被会把山路遮挡严实,让人寸步难行。即使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半山腰,抬头是遮天树叶,低头是青草遍地,身上还会因为沾上植物分泌的汁液而浑身不自在。这样的山,成了“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景物,只能敬而远之。或许这些植被正充当着卫士的角色吧,它们阻挡着行人的到来,守护着山的宁静,让山上的树木肆意生长,让鲜花尽情绽放。

  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冬季,尽管严冬季节满地枯枝败叶,眺望山上也是满眼枯黄,显得没有生机。但裸露的山路,平坦的山顶,总能勾起人想攀爬的冲动。寒冬腊月,我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袄和运动鞋,沿着笔直清晰的道路,在呼喊声中一口气跑到山顶,然后一屁股坐在山顶的大石上气喘吁吁。那一刻,寒冷在奔跑中被驱散,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凛冽的风。即使玩到夜幕降临,我们也不舍离去,鸟瞰城市的夜景,总能在灯火阑珊处看见空中绽放出一朵朵绚烂的烟花,我们惊呼着姹紫嫣红的花开花谢,那闪烁的火光在小伙伴的眼睛里欢快舞蹈。

  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再也没有闲情雅致登山,只会从阳台望着山的样子。最初的几年,偶尔还会有些小孩到山顶上游玩采风,再后来这些孩子也长大了,不再来了。他们应该没有把这里告诉其他人,从此这里渐渐被淡忘,成了人烟稀少的地方。就这样,少有人来让草木更茂盛,山路淹没于荒草深处。就这样,草更深,人更少,人越少,草越深,直到那条山路被草木完完全全占据。

  关上阳台纱窗,山变得模糊,徐徐而来的风,经过纱窗过滤,变得不再有味道。天色渐晚,山变成天与地的轮廓。它的细节全部消失在夜色里,隐去了鸟鸣和树枝摇晃声,淹没了山上的小路,屏蔽了吹来的凉风,变成了一个渐渐模糊的背影。

  夜晚万家灯火点亮的时候,在半山腰上会出现几个光点,那是新建的郭家山栈道上亮起的路灯。我会不自觉来到这里,空旷的栈道俨然成了时空隧道,那依稀可见的山路上有我曾留下的足迹,抬头所见的那棵壮硕的树,我也曾攀爬过,那陡峭的石壁依旧让人望而生畏。

  俯视山下,那几个河边的岩石,在历经风霜后,依旧傲然矗立,丝毫不变。这时突然产生了穿越时空的错觉:我仿佛看到几个一口气冲下山的孩子,正拾起河边的石头打水漂,一个孩子侧身往前一掷,石块便蜻蜓点水般漂向河中央,大家纷纷喝彩。在烟波浩渺中,河对岸飘来一只木船,船上载着乘客和货物准备靠岸,船家用力撑了一下长篙,船就稳稳地停在郭家山脚下……



  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您喜欢,请在文章下方点击在看、留言,并转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您可以下载“云上竹山APP”在视听栏目中收听,还可以在竹山人民广播电台调频(FM)99.1兆赫文艺节目中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作者:


王强,竹山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干部。


朗读者:

杜登艳,竹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听竹山》栏目,投稿要求1000字左右散文或30行以内的诗歌,投稿至今日竹山网,并请在标题前注明“听竹山”,也可添加QQ:441409997,在线投稿。本节目文章属作者原创作品,如有侵权,作者自行负责。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