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家住上庸镇南坝村九组的宋克清,五年里,用勤劳的双手,在保安寨下的山坳里养殖鸡、鸭、猪、牛、羊,“多样养殖”让她一步步的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现年54岁的宋克清和丈夫童永福、儿子童田、女儿童艳住在山高林密,不足十户人家的上庸镇南坝村九组保安寨下的山坳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丈夫童永福在河北矿山打工被坍塌的矿石砸伤了右腿,由于伤势严重,不得不对右腿进行了截肢,原本这个平静的家庭被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变得不再平静。靠打工挣钱唯一的男劳动力变成拄着拐杖回家务农看家,也不能从事重的体力活,只能为年幼的孩子做饭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家庭情况的变化让宋克清不得不担当起家庭的“顶梁柱”。宋克清成为这个不幸家庭的精神支柱和经济支柱。为了更好的为丈夫安装假肢,为了年幼的两个孩子的成长,2002年到2011年,宋克清先后到上海、江苏等建筑工地做小工挣钱养家。2012年,宋克清回乡在家和别人合伙发展养鸡产业,由于饲养技术没过关,加上销售的路子没打开,盲目的扩大养殖规模,当年养殖的7千只鸡只卖掉了1千多只,余剩的鸡子一部分病死,一部分由于没有资金买饲料被活活饿死,还有的由于卖不出去她干脆送给亲朋好友。养殖技术不过关加上产销评估不足使得宋克清负债累累,无疑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宋克清家在2015年被评为贫困户。
天道酬勤。宋克清并没有失去生活的希望,因为她知道想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只能靠自己的勤劳,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2015年8月,市国税局扶贫工作队、上庸镇扶贫干部、村干部来到她家了解情况,她并没有遮遮掩掩,如实反应致贫的原因,通过一天的实地查看,几番论证,认为宋克清家适合发展养殖业。因为她家外面是青山绿水,发展养殖业有放场、水源也充足,加上这个山坳里生态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养牛、养羊。
说干就干,脱贫的路上不等不靠,办法总是想出来的,路总得自己走,再加上扶贫干部的热心帮助,这让宋克清信心十足。2015年9月,在扶贫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她享受了50000元的贴息贷款。扶贫的资金让她鼓足了再次“翻身”的勇气,于是,她干脆从两里外的新房屋搬到现在的养殖场,她把原来留下的老房屋改造成牛栏、羊圈,把屋边的场坪建成鸡舍,当年养牛6头,养羊12只、养鸡600余只。为了更好的帮扶,扶贫干部经常去她家看牛羊长势,谈养殖方法,找市场销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宋克清的养殖场站稳了脚,日益成型。
勤劳的人总是闲不住,宋克清一大早起床开栏放牛羊,傍晚赶牛羊回家,就连在山上放牧过程中她的大脑也没“闲着”,她不停的想着“多样养殖”。于是,她大胆的向扶贫干部提出了“多样养殖”的养殖思路,再次经过论证同意后,村委会为她在老房子的左侧平起场坪,为了节省材料,她利用废旧的材料建起了牛、羊、猪圈和鸡舍,为了学习养殖技术,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市国税局扶贫工作队长)马明波主动把网上下载的养殖资料打印出来送到她手中,并且结合实地,切合实情的进行规划和指导;镇、村干部帮她建牛栏、建猪圈,盖鸡舍。经过为期两个星期的忙碌,宋克清的养殖场有模有样。山上,十几头本地黄牛自由自在的吃草,房前,八百多只土鸡散养,猪圈里大大小小种猪、幼猪,还有“嘎嘎”直叫的一群鹅,原生态养殖让几度沉寂的山坳呈现勃勃生机,宋克清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脱贫的路是坎坷曲折的,宋克清靠着顽强的毅力勇敢的迈进了第一步,脱贫的路上几多艰辛和付出只有她心里知道。2017夏天天干缺水,几头五百多斤的成年牛挤在水沟里喝水,其中一头牛跌到山涧当场死亡。2018年秋季,眼看再养几个月就能把五、六十斤重的成年羊成批出售,但是,羊天生好斗,没事好打架,6只羊就在先后的一个月里由于打斗伤了羊肚而先后死掉,这让她无比痛心。于是,她更加精细的进行养殖,当母牛要生牛犊、母猪要生仔时她几乎是不睡觉,全天照看母牛和牛犊,为牛、猪接生她已经掌握了一套熟练的程序,什么时候生产,产前要准备什么,产后怎样照看,都得心应手。
付出总有回报。其实,宋克清脱贫路上也是幸福的。当创业时缺少资金,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主动帮她,少则上千,多则上万的借给她,因为亲朋好友都相信她的勤劳,都相信她坚强不屈的品德。2016年她享受国家10000元的养殖补助,2017年由于养殖规模扩大,补助金增加到18000元。从2016年到现在,市国税扶贫工作队都为她发放2000元的扶贫资金。由于丈夫童永福残疾,2018年县残联为她发放了残疾人救助金,2019年助残日,又获得了5000元的残疾人创业奖励,爱心人士陆龙武主动联系爱心捐款献爱心10000元。这些年,这些幸福账单她一直珍藏,她把众多的爱心帮扶当成前进的动力。
目前,宋克清的“多样养殖”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百姓的信服,她也信心满满,她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养殖黄牛60头,养羊100只,养猪50头,在门前开辟猕猴桃养殖基地,进行林下养殖乌鸡2000只,土地流转15亩进行玉米、黄豆等养殖饲料种植,计划带动当地闲散劳动力及留守妇女10人共同致富增收。(许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