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老师谈高考语文命题:原来我是这样想的

2017-06-07 18:26  

 

7日上午,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湖北考的是全国Ⅰ卷。这份试卷有着怎样的命题思路?体现了哪些时事背景?快来看出题老师的权威解读:

语文2017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即是以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标准,以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标准,以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标准,以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标准,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站得高,看得远,深化“四个正确认识”

作文历来是高考中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好的作文命题不仅会让考生铭记终生,还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以作文“中国关键词”为例: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该题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学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着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写作要求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畅所欲言。

二、接地气,落得实,注重价值引领的方式方法

仍以作文“中国关键词”为例,该题接地气、有生气,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又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每一个关键词都可看作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三、抓热点,顾大局,帮助青年人把握历史坐标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关键词,引人瞩目地出现在全国Ⅰ卷作文中,既如实反映了来华留学生的观感,又精彩地将时代主题融于写作材料,引导考生以自己对中国的认知。

将“一带一路”与其他关键词自由组合,如以“一带一路”“大熊猫”谈和平友好的中国,以“一带一路”“广场舞”谈热情好客的中国,以“一带一路”“高铁”谈互惠共赢的中国……还可以从“一带一路”战略说到“美丽乡村”建设、说到“空气污染”治理,还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凡此种种,都可以写出上佳的文章。

四、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全面彰显文化自信

为了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体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体现时代精神,体现高考立场,2017高考语文特意设计了古代科举与当代高考相呼应的试题。

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表露出对考生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

五、展现高考改革成果,服务选材引导教学

依据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与调整,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今年高考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做题,看似不再给考生选做空间,实则对思维方式不同、素养构成有别的考生形成了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及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全面覆盖,将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更为均衡、综合的考生脱颖而出。

2017高考语文的客观题数量、分值有所增加,其中单项选择题增加3题,多项选择题增加1题,客观题总的分值相应增加了14分。通过这种设计调整,考生的书写总量有所下降,但阅读总量尤其思维含量并未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往年大体持平。选择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概括理解能力、文本鉴赏能力、语言积累运用等,考查目标更为明确,考查重点更为清晰,干扰设置更为灵活,尤其是多项选择题的增加,可以进一步拉开试题的区分度,更好地实现试题的选拔功能。

(责任编辑 胡汉敏)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